能產生比太陽亮1萬億倍光的我國第一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只有2.17克重的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全視場高分辨TOF+DOI PET/CT成像裝置……4月28日上午,在北京市懷柔科學城,眾多科研成果吸引了與會嘉賓。
當天,“百年聚智 百校同行”教育助力懷柔科學城(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工作啟動會舉行,北京將啟動實施“科教共融”“人才共育”“平臺共筑”“智力共享”“產業共生”五大行動,以“地區出題、高校答題”“地區吹哨、部門報到”方式,集成北京市教育兩委和在京高校資源,全面助力懷柔科學城高質量運行發展,到2026年底,在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豐富“政產學研用”合作內涵,進一步暢通青年大學生來懷知懷、來懷留懷、來懷興懷路徑。
北京啟動實施科教共融、人才共育等五大行動
懷柔科學城作為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戰略支點,已進入“運行為主”的新階段。目前,已布局37個科技設施平臺項目,包括6個大裝置、17個科教基礎設施、14個交叉研究平臺,是全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密度最強的地區之一。其中,29個設施平臺全部進入科研狀態,16個科技設施向全球開放,累計開放機時達到123萬小時,吸引在懷科研人員約2.5萬人,累計產出科技成果329項。
在懷科研人員2.5萬人,2024年新增2500人,增長11%……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目前,懷柔科學城已吸引眾多科研人員。當天,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院長丘成桐,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中心主任、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首席科學家程和平也就創新人才培養、科教融合、大科學裝置運行等主題開展演講對話,為北京建設教育強國首善之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言獻策。
與此同時,為匯聚首都教育資源,助力懷柔科學城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百年聚智 百校同行 教育助力懷柔科學城(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工作方案》正式發布,北京啟動五大行動。
一是實施“科教共融”行動,探索校地合作新機制。支持懷柔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融合發展示范區,推動北京實驗室、高校高精尖創新中心等“三位一體”創新平臺、改革項目優先落地懷柔,探索懷柔科學城科技設施平臺面向高校開放機制。
二是實施“人才共育”行動,激活創新發展新動能。實施教師隊伍“培優筑基”項目,推動在懷創新主體與高校共建人才實訓基地、共享專業師資課程,校地聯合培養一批具有專業知識技能、適配社會需要的未來人才。
三是實施“平臺共筑”行動,搭建互聯互通新載體。支持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新型人才培養平臺,發揮國際會都優勢,組織在京高校及所屬校友會、學協會在懷舉辦創業賽事、學術會議、論壇沙龍等活動,通過“招賽引會”實現“招才引智”。
四是實施“智力共享”行動,打造實踐融合新場景。推動組建“涉外律師團”,支持懷柔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打造演藝新空間,校地聯合開展老城更新項目專題研究和專項培訓,努力打造城市空間品質提升和特色街區營造“懷柔樣板”。
五是實施“產業共生”行動,構建成果轉化新生態。搭建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集成化平臺,持續遴選儲備、落地轉化高校科研成果,在產品市場化應用、專利“先使用后付費”等方面開展校地合作,實現產業和人才雙集聚。
系列合作正式簽約,首批20項合作項目已達成
當天,懷柔區政府與清華大學、中國戲曲學院、首都醫科大學等高校簽署校地戰略協議、人才合作協議,并集中發布了卓越工程師實訓基地、智能感知共性技術平臺、涉外律師團、懷柔科學城現代醫學創新轉化研究平臺等一批校地合作平臺和合作項目。數據顯示,圍繞“五大行動”,懷柔區已與多所首都高校達成首批20項合作項目。
其中,“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將依托市教育兩委大學生創業園孵化體系和產業基礎,聚焦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能源材料、生命健康等重點產業,以高校大學生創業園為載體,推動學生團隊來懷創業,并組織開展“教授+學生”聯合創新。創業園由懷柔儀器公司運營管理,在有色金屬新材料科創園、北科建創新中心兩個園區掛牌,整合市、區創新政策資源,面向來懷創業大學生開放。
此外,懷柔區還計劃依托大學生創業園,承辦或舉辦創業競賽、創業沙龍、創業培訓等活動,鏈接優質項目資源,實現人才集聚。計劃每年至少舉辦2場活動,鏈接不少于30個大學生創業團隊。
當天,北京懷柔雁棲高校創新創業聯盟也正式成立。記者了解到,聯盟將聚焦三大核心目標:一是搭建校企實習實訓基地,圍繞高端儀器、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重點產業,建立“需求對接-精準匹配-雙導師管理”的全周期培養體系,實現產教融合,推動與至少20所高校建立“雁棲高校創新創業聯盟”,同時,結合懷柔產業發展及高校專業設置等,建設至少20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二是構筑多維度創新創業引才基地,依托有色金屬科創園、影視產業園等平臺,吸引高校師生及校友項目落地孵化,并提供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務,每年組織一次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提供合作機會和資源對接渠道,吸引優質研究項目在懷孵化。
三是提升“雁棲計劃”品牌能級,通過常態化優秀畢業生尋訪、聯盟高校與懷柔區開展小而精、快而準的線上線下多層次專場雙選對接會等合作模式,定向輸送一批優秀青年人才,形成閉環人才輸送機制。
目前,懷柔區已與多所高校達成聯盟意向,已認定包括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懷柔科學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等21家科學城內用人單位在內的實習實訓基地。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