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4月,現年33歲的薩拉·威廉姆斯被困在南蘇丹邊境的一個小鎮已經五個月。


薩拉·威廉姆斯是南蘇丹人,2013年南蘇丹內戰爆發后,她向北逃離來到了蘇丹共和國的首都喀土穆。在這里,她重建了自己的生活,有了5個小孩。但10年后,她再次被迫逃離。


2023年4月,蘇丹爆發武裝沖突,喀土穆成為了核心戰場,威廉姆斯的家被毀。這一次,威廉姆斯帶著家人一路向南逃亡,希望回到南蘇丹的家鄉——位于拉喬爾州的納西爾。令她感到絕望的是,今年3月初以來,南蘇丹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爆發武裝沖突,這個國家的安全局勢急速惡化。


威廉姆斯的回鄉之路中止,她被困在了與蘇丹毗鄰的南蘇丹邊境小鎮倫克——大量逃離戰火的蘇丹難民和返回南蘇丹的人都在此聚集,等待機會前往其他安全地區。


蘇丹武裝沖突爆發兩年后,這個國家的人道主義局勢仍在惡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4月14日在聲明中說,蘇丹仍深陷規模驚人的人道主義危機,平民仍在為這場沖突付出最慘重的代價。據統計,蘇丹兩年戰火已造成該國近3萬人喪生。


沖突還引發了大規模的流離失所危機。根據聯合國難民署提供的數據,截至目前,兩年的沖突已導致蘇丹近1300萬人流離失所,其中超過380萬人跨越邊境逃往周邊國家。


但這場危機不僅限于蘇丹。聯合國難民署東非和非洲之角及大湖區區域局局長馬馬杜·迪安·巴爾德21日在北京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蘇丹武裝沖突產生的難民危機已外溢至南蘇丹、乍得、烏干達等周邊國家,這些國家本身就面臨著局勢不穩、資源緊缺等問題,難民的涌入讓他們面臨著更大的人道主義壓力。巴爾德強調,難民問題是一個全球性問題,迫切需要國際社會更多的支持。


“蘇丹正在流血”


“蘇丹正在流血,它的人民已經忍受了太久。”4月21日,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菲利普·格蘭迪發表了一份關于蘇丹局勢的聲明。他說,“(蘇丹)平民每天都在遭受轟炸,數百萬人都被困在沖突、被忽視和逃亡的困境中。”


2023年4月15日,蘇丹武裝部隊總司令布爾汗與蘇丹快速支援部隊領導人達加洛之間的權力之爭引發戰火,雙方在首都喀土穆爆發武裝沖突。此后,戰火逐漸蔓延至全國多個地區。據央視新聞報道,戰況最激烈之時,蘇丹全國18個州之中有15個陷入了戰火。


當地時間2025年3月26日,蘇丹喀土穆,在蘇丹沖突中被毀的建筑與車輛。圖/IC photo


兩年的戰火讓蘇丹面臨著當今世界上最嚴峻的人道主義危機和流離失所危機。聯合國難民署數據顯示,蘇丹全國大約有3000多萬人急需人道主義援助,近半數人口(大約2500萬)面臨著嚴重的饑餓問題。據報道,蘇丹至少有五個地區已被確認進入饑荒狀態,饑荒很可能還將進一步蔓延。


此外,古特雷斯14日表示,蘇丹沖突各方的無差別炮擊和空襲仍在持續,市場、醫院、學校、宗教場所和流離失所者安置點屢遭攻擊。他說,蘇丹的社會基礎服務系統幾近崩潰,數百萬兒童被迫失學。因基礎設施遭到破壞,許多民眾還失去電力和安全飲用水的供應。


而在達爾富爾地區,當地針對平民的暴行引發國際社會擔憂。達爾富爾地區位于蘇丹西部,這個地區被劃分為5個州,該地區民族、種族矛盾突出,長期暴力沖突不斷。目前,除北達爾富爾州外,其余四個州均被蘇丹快速支援部隊控制。


2024年5月以來,為爭奪對北達爾富爾州的控制權,蘇丹武裝部隊聯合地方武裝,同蘇丹快速支援部隊在當地展開了激烈戰斗。今年4月11日以來,蘇丹快速支援部隊向北達爾富爾州首府法希爾市及該市近郊的幾個難民營發動大規模襲擊,造成超過400名平民死亡。據報道,過去兩周,法希爾市已有大約70萬人流離失所。


達爾富爾地區的人道主義局勢也令外界擔憂。巴爾德4月21日在回答新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在達爾富爾地區有大規模的侵犯人權事件發生,一些國際組織的工作人員也受到了影響。“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況,當地侵犯人權的情況非常極端,這種情況在21世紀的現在是不可接受的,必須停止。”


4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發表聲明,對蘇丹地區暴力升級,特別是北達爾富爾州法希爾市及周邊地區的局勢表示嚴重關切,強烈譴責蘇丹快速支援部隊近期對法希爾市及境內流離失所者營地的多次襲擊。


目前,蘇丹武裝部隊和快速支援部隊的戰斗仍在持續。據新華社報道,3月27日,蘇丹武裝部隊宣布控制喀土穆市下屬的喀土穆區。3月30日,蘇丹快速支援部隊稱已撤出喀土穆,重新部署在首都圈恩圖曼市。4月15日,蘇丹快速支援部隊宣布成立“和平與團結政府”。目前,蘇丹快速支援部隊控制著喀土穆南部及蘇丹西部大部分地區。


難民危機蔓延


位于非洲東北部的蘇丹國土面積超過180萬平方公里,是非洲面積第三大的國家。它的周邊有7個鄰國,多數都面臨戰亂沖突不斷的混亂局面。也由此,蘇丹武裝沖突不僅在該國國內引發危機,周邊多個國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


聯合國方面指出,在蘇丹本次沖突爆發前,蘇丹周邊國家就已經面臨著大規模人員涌入的問題,2023年的蘇丹武裝沖突爆發后,這些國家面臨的人道主義壓力進一步加劇。


據巴爾德介紹,蘇丹武裝沖突爆發后,相對富裕的一些人先一步向北逃離去了埃及,這部分人占到大約150萬。而更多的人逃往了西邊的乍得和南邊的南蘇丹。據統計,乍得接收了大約77萬蘇丹難民,南蘇丹接收了大約35萬蘇丹難民。利比亞、埃塞俄比亞、烏干達、中非共和國也接收了部分蘇丹難民。


巴爾德表示,南蘇丹實際上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蘇丹沖突爆發后,大約110萬人逃往南蘇丹,其中蘇丹難民35萬,返回南蘇丹的回國者則占到近75萬。“在這些人到來前,南蘇丹已經面臨著很多的問題。他們的到來,無疑增加了這個國家面臨的經濟社會壓力。”巴爾德說。


當地時間2025年4月23日,蘇丹北達爾富爾州,扎姆扎姆難民營的流離失所者逃往另一處營地。圖/IC photo


南蘇丹于2011年獨立,成為非洲大陸第54個國家。但自2013年年底起,該國總統與副總統之間的權力紛爭引發了全國范圍的武裝沖突。2018年,沖突各方簽署了解決沖突的協議。但今年3月初以來,南蘇丹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再次爆發沖突。這也讓許多逃離蘇丹來到南蘇丹的難民更加迷茫,有報道稱,南蘇丹針對蘇丹難民的劫掠事件頻發,難民的人身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


據新華社3月27日報道,南蘇丹第一副總統馬沙爾前一晚在首都朱巴被軟禁。聯合國駐南蘇丹特派團發表聲明證實這一消息,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停止敵對行動。南蘇丹局勢進一步升級。


事實上,南蘇丹本身就面臨著嚴峻的難民危機,受沖突影響,該國大約有240萬難民逃往其他國家,其中絕大部分是女性和兒童。


“可以說,南蘇丹的情況也非常糟糕,未來很可能會產生更多的難民。”巴爾德說,目前在烏干達有大約200萬來自南蘇丹的難民,埃塞俄比亞有大約90萬,肯尼亞大約有50萬……“南蘇丹人本身就是該地區的難民來源,而隨著蘇丹沖突持續,一些人返回國內,南蘇丹面臨的情況更加嚴峻。”


乍得面臨的局勢也異常艱難。聯合國難民署指出,雖然乍得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該國也接收了大約130萬流離失所者,其中超過一半是蘇丹難民。格蘭迪4月21日在聲明中稱,他剛去了乍得和蘇丹的邊境,見到了很多經歷了非人苦難和折磨的人。他說蘇丹持續的沖突是“荒謬的”。


面對大規模涌入的難民,蘇丹周邊的國家已難堪重負。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表示,許多國家的醫療、教育及其他基礎服務都已難以為繼,乍得、埃及、埃塞俄比亞、南蘇丹等國都面臨著藥物、醫護人員短缺的困境。


世界衛生組織去年就曾警告稱,蘇丹局勢已逼近一場“完美風暴”。該組織稱,由于缺少有效運行的衛生系統,許多擠在難民營中的人都缺少干凈的水資源和衛生服務,而這將成為疾病滋生的“沃土”。


和平難至,危機難解


面對嚴峻的難民危機,聯合國難民署一直在采取行動。巴爾德4月21日在北京表示,聯合國難民署一直在蘇丹、南蘇丹、乍得、烏干達等國家幫助安置難民和內部流離失所者。他們采取的行動包括吸引支持發展的投資,扶持農業、教育、衛生等發展領域的項目,并與聯合國其他機構合作,盡可能地為難民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時也讓難民們能夠自食其力。


巴爾德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難民并非“麻煩制造者”,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也可以自食其力,甚至為當地做出貢獻。因此,他呼吁國際社會除了接收安置難民外,也可以通過其他形式幫助難民,如提供獎學金幫助一些失學的青年完成學業等。


但巴爾德也強調,難民署面臨著嚴重的資金短缺問題,而這一問題又因為國際援助的大幅削減而愈演愈烈。據他介紹,難民署2025年用于蘇丹人道主義援助所需的資金目前僅收到18%。“難民問題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因此不應該僅僅是鄰國在這個問題上做出貢獻。”他說。


與此同時,難民署的另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與聯合國安理會等各方溝通合作,鼓勵蘇丹武裝沖突雙方進行和平談判,同時支持難民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和平進程中來。巴爾德說,歸根結底,只有和平才能夠真正緩解乃至解決難民問題。


當地時間2025年4月12日,埃及開羅,蘇丹難民等待乘車返鄉。圖/IC photo


然而,蘇丹這場沖突短期內仍看不到結束的曙光,截至目前,國際社會的調解都未能推動停火。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余國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蘇丹沖突遲遲難以結束,背后有著極其復雜的原因。一方面,蘇丹武裝部隊與快速支援部隊勢均力敵,雙方互不相讓,導致沖突持續延宕。而隨著沖突持續,很多其他武裝團體、民兵組織也卷入進來,這導致沖突要結束更加困難。


“雖然國際社會一直在調解,但一方面是蘇丹國內政治、軍事局勢復雜,另一方面是兩個主要沖突方背后都有外國勢力支持,由此導致國際社會的調解難以形成合力,沖突雙方在一些關鍵問題如利益劃分上難以達成妥協,所謂和談也就難有成果。”余國慶說。


與此同時,蘇丹武裝沖突持續正在使得整個區域的局勢更加動蕩。在混亂的局勢下,極端主義與恐怖組織不斷滋生壯大,由此導致該地區的暴力事件不斷增加。余國慶表示,非洲近些年來一直在大力推動政治經濟一體化,而非洲東北部區域局勢不穩定,顯然會影響到這一進程,同時也會影響到非洲在國際社會上形成統一的聲音和影響力。他說,蘇丹及周邊地區的人道主義局勢需要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


這也正是聯合國難民署的呼吁。格蘭迪21日表示,蘇丹人四面楚歌,他們面臨著戰爭、普遍的虐待、侮辱、饑餓和其他苦難。同時,他們也面對著國際社會的冷漠相待。


格蘭迪說,在持續兩年的苦難之后,世界再也無法對這場危機視而不見。國際社會必須全力以赴,為蘇丹帶來和平。同時,人道援助和發展支持也亟須加大力度。“他們需要的是對和平、繁榮與穩定的投入,而且此刻就需要。”


新京報記者 謝蓮

編輯 胡杰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