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車展正在進行,上汽集團子品牌上汽大通也來到車展現場。


上汽集團商用車執管會主席、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懷景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表示,上汽大通已成為上汽商用車的主體公司,2025年出海銷量目標10萬輛,加速海外拓展。此外,上汽大通已在智能化領域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在智能座艙與組合輔助駕駛等領域持續創新。


上汽集團商用車執管會主席、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懷景。 受訪者供圖


上汽大通統管上汽商用車業務


新京報貝殼財經:上汽“大商用車”戰略是如何規劃的?


楊懷景:此前上汽集團有一個商用車事業部,統管上汽商用車業務。現在事業部下沉到以“上汽大通”為主體的上汽商用車公司,仍然叫上汽大通。


團隊打通了輕型商用車板塊,包含大通品牌、躍進品牌和依維柯品牌,輕型商用車實現了深度融合。其他的商用車公司、上海新動力公司以及創新業務也同步存在,歸屬于上汽大通管理,會相對獨立運行。團隊會有新戰略推動內部資源的融合和共享,將采用更加開放的市場機制開展業務,也歡迎外部投資者。


新京報貝殼財經:在智能化、電動化方面,上汽大通會有哪些變革?


楊懷景:本次車展,上汽大通和華為實現戰略合作,也是輕型商用車領域首個和華為深度合作的企業。


在上汽大通的規劃中,房車一定是需要智能化的,無論是車內體驗還是智能輔助駕駛,能讓駕駛員輕松一些。上汽大通正在推進輕型商用車的新能源化,今年推出寬體輕客混動,接下來會堅持純電、插電混動、油電混合和氫燃料四條技術路線同步發力。


出海將基于總代理模式進行變革


新京報貝殼財經:對于復雜的出海形勢,上汽大通有什么觀察?


楊懷景:上汽大通將因地制宜地選擇“貿易為主”或“屬地生產為主”,這主要取決于出口國家的投資環境、關稅壁壘、技術壁壘等綜合因素。


上汽商用車過去以貿易和總代理的模式為主,今年團隊在思考如何打破該模式的局限性,在總代貿易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自營、直接管理網絡,并直接服務于行業客戶。同時,也會在有條件的區域拓展業務,整合MG及其他資源,設計KD(組裝)工廠等。上汽商用車也在和大眾等合作伙伴商議尋找資源協同和整合的新方式。


新京報貝殼財經:對出海有什么規劃?



楊懷景:在不久的將來上汽大通會成立商用車海外公司,專門用于商用車海外出口。團隊會有一個獨立海外經營實體去開拓市場。



現階段商用車已出口73個國家和地區,兄弟品牌MG已出口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汽大通會與MG合作,通過其全球資源和客戶群賦能,加速海外拓展,雙方在海外渠道共享上會有更多協同。上汽商用車銷量目標是全球商用車市場份額的15%-20%,現在還有一定距離。短期來看,上汽商用車今年將海外銷量目標定為10萬輛,明年增長30%-40%。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昊天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