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舉行的2025上海車展上,梅賽德斯-奔馳攜全品牌28款星徽座駕亮相,Vision V概念車、全新純電長軸距CLA全球首秀。
“希望全新純電長軸距CLA來到中國后,帶來奔馳電動化轉型的新動能。”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管委會主席張焱4月23日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等媒體采訪說。另外,奔馳將以用戶安全為準繩,推進更多的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在中國的落地。
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管委會主席張焱。受訪者供圖
北京奔馳實現超20款車型本地化生產
新京報貝殼財經:奔馳此次參加上海車展的亮點有哪些?
張焱:本次車展奔馳帶來28款覆蓋全品牌產品陣容,最大的亮點還是全球首秀的全新純電長軸距CLA。它是MMA平臺的首款國產車型,體現了我們對電動化、智能化的方向和對中國市場需求的理解。百公里電耗僅10.9千瓦時,CLTC工況下866公里的超長續航,日常通勤場景一次充電能跑兩周。另外,它是實打實“撞出來的安全”,進行了150次實車碰撞測試和15000次模擬碰撞測試,在中國市場上市的車型還會額外再做30次實車碰撞測試。
我們希望全新純電長軸距CLA來到中國后,能成為奔馳品牌電動化、智能化的新里程碑,帶來奔馳電動化轉型的新動能。從這款車開始,到2027年,奔馳會陸續推出7款中國專屬車型,包括長軸距GLE SUV新車型,基于VAN.EA平臺的全新豪華純電MPV等車型。
新京報貝殼財經:今年是奔馳在中國本土生產和研發20周年,如何評價20年發展?有什么新計劃?
張焱:北京奔馳已發展成為奔馳全球最大、最先進的生產基地之一,還率先使用綠電,擁有奔馳全球生產網絡中規模最大的光伏項目之一,實現了超20款車型的本地化生產,累計下線車輛在去年突破500萬輛。這些都見證了奔馳品牌與北汽集團在華合作的歷程。
研發方面進入“以中國創新,領全球風潮”的新階段,在華本土研發團隊已超2000人,是奔馳全球研發網絡中擴容最快的團隊。從2014年至2023年,奔馳攜合作伙伴在華投資超1000億元,2024年又宣布與中國合作伙伴在華投資超140億元。
另外,今年也是奔馳星愿基金邁入15周年,建立了覆蓋環境保護、文化藝術、駕駛文化、教育支持及社會關愛“4+1”領域的復合公益體系,比如作為同時與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建立長期公益伙伴關系的國際品牌,正持續投入文物古建保護、文化研究交流。資助多年的“故宮造辦處考古遺址研究”成果展將在今年向公眾開放,“景福宮”修繕項目也將逐漸展示成果。未來會繼續“做影響力公益”,更廣泛地聯動公益伙伴、經銷商伙伴、車主、媒體、員工等參與進來。
以安全為底線推動自動駕駛研發
新京報貝殼財經:面對電動化和智能化變革,奔馳在中國市場對經銷商體系有哪些調整?
張焱:奔馳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安全為先”。同時,奔馳加強和經銷商伙伴的合作,一同跨越市場波動周期。除了在業務上給予經銷商相應支持,還幫助建立客戶直連的能力,提升運營效率。
奔馳已從“規模發展”邁入“質效發展”,我們更關注經銷商體系如何更好地適應新形勢,更好地服務客戶。基于市場研判,戰略性地優化零售網絡布局,和經銷商伙伴一起主動將相對低效、重復、冗余的網點進行相應調整。同時繼續推進“網絡升級計劃”,對外觀形象、硬件功能、客戶服務能力等進行提升。這些工作都在穩步推動中。
新京報貝殼財經:近期國家相關部門對智能網聯產品提出不得夸大和虛假宣傳的要求,你怎么看?
張焱:我認為政府的規范舉措和管理標準非常及時,從長遠發展講,是推動智能輔助駕駛、自動駕駛良性發展的“加速器”。一個公正的評價標準,一個公平的輿論環境,全行業以“安全”為底線推動自動駕駛研發和落地,對行業發展是一件好事。
目前在德國、美國的內華達和加利福尼亞州等市場已經在銷售搭載了“有條件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型。奔馳將以用戶安全為準繩,以合法合規為前提,推進更多的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在中國的落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廖愛玲 王琳琳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