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游客89.1萬人次,‘無事不擾’企業達23.1萬家,集中發布19項重大科技成果,在京人工智能企業突破2400家……”日前,北京一季度統計數據出爐,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一季度實現“開門紅”。

 

“開門紅”是怎樣實現的?為實現“開門紅”,北京又做了哪些事情?4月22日,北京市發改委召開發布會,詳解北京一季度經濟數據背后的政策和措施,展示北京“開門紅”的成績單。

 

“灣里”商業娛樂綜合體項目現場圖。北京市發改委供圖

 

產業:中關村論壇簽約金額810億元

    

產業是發展的基礎,也是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之一,北京市具有豐富的科創資源,是天然的科技創新孵化地。北京市發改委綜合處處長王育玲介紹,2025年一季度,北京市科創產業發展迅速,剛剛結束不久的中關村論壇上,集中發布了19項重大科技成果,揭曉100項國際技術交易創新項目,促成簽約金額810億元。

     

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背后,是北京市得天獨厚的創新環境以及眾多的政策支持。王育玲介紹,一季度,北京市出臺了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方案等40余項市級政策,8只政府投資基金聯合24家銀行開展投貸聯動。   

    

完善的政策支撐,龐大的投資驅動之下,北京新質生產力發展迅速。王育玲介紹,以數字經濟為例,在京人工智能企業突破2400家,備案大模型128個。北京還發布了首批數據流通交易領域3項地方標準,累計推動59家企業通過國家數據出境安全評估、224家企業通過個人信息出境標準合同備案,數字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8.3%。

 

在綠色經濟方面,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獲批,北京綠色交易所成交首批新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139萬噸、成交額約1.1億元。全市首座生物質綠氫中心開工。綠色工廠累計建成212家。

 

投資:全年120個重點項目開工49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一季度投資增速位居全國前列。北京市發改委投資處處長王丹麗介紹,一季度“3個100”市重點工程完成投資支撐全市投資三成以上,全年120個計劃新開工項目實現開工49個。其中,海昌海洋公園、現代汽車工廠光伏項目、SMC(中國)研發中心等11個原計劃后續季度開工項目提前實現開工。同時,一季度計劃開工的160個市區重大項目全部實現開工、總投資超3400億元。

 

在新動能培育方面,投資力量不斷支撐新的產業發展。王丹麗介紹,全市設備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3倍,占全市投資比重為27.6%,拉動全市投資增長19.7個百分點,是拉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其中信息服務業設備購置投資增長2.2倍,此外,制造業、軟件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租賃商務服務業等重點產業,投資占比31.2%、近年來首次突破三成。

 

民生是投資的重點領域。王丹麗表示,近年來,北京的投資越來越注重“投資于人”,今年一季度也是如此,今年一季度,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2.3%,密云水庫防災減災及蓄水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實施,軌道交通22號線北京段車站和區間主體結構施工進度“雙過半”。

 

政府投資不斷帶動著民間投資。王丹麗介紹,2025年一季度,全市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2.4%,北京市舉辦的2025年“投資北京”大會,共簽約30個重點產業項目,簽約總額達615.4億元。

 

消費:一季度接待入境游客89.1萬人次

 

消費是和投資并列的經濟發展驅動力,2025年一季度,北京市“兩新”政策效能持續釋放。王育玲介紹,在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一季度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新能源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9.9%和5.9%,消費者信心指數較上季度提高4.4點。此外,房地產市場也持續回穩,商品房銷售面積由去年全年下降1.2%轉為同比增長6.2%,其中純商品住宅銷售增長23.7%,二手房成交套數、面積均增長三成以上。

 

消費提振的同時,消費結構的轉型趨勢日漸明顯。王育玲介紹,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服務性消費增長較快,而食物等日常生活方面的消費有放緩的趨勢,數據顯示,一季度服務性消費額同比增長4.7%,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5.8%,服務性消費支出占居民消費支出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

 

服務性消費增長的背后,是服務消費產品的不斷豐富。王育玲表示,北京大力推動的文商旅體聯動融合發展,成為消費升級新動能,“今年一季度,21家單位獲批開展文化文物改革試點,工業旅游、中軸線游學、十大花海等一批旅游線路陸續發布。北京還舉辦了大型活動158場,短道速滑世錦賽時隔20年再次回歸北京。正在舉行的北京國際電影節,同步開啟了‘北京電影生活節’活動,著力打造‘跟著電影品美食’‘跟著電影去旅游’‘電影文創嘉年華’等文商旅體融合消費新場景。此外,入境游也持續火熱,一季度北京市共接待入境游客89.1萬人次,同比增長61.3%。”

 

營商:北京市“無事不擾”企業達23.1萬家

 

“北京服務”是北京打造營商環境的品牌。王育玲介紹,2025年一季度,北京市推出了中小企業服務地圖,首批助企合規發展服務站揭牌,全國首個全程網辦跨省遷移登記企業落戶北京。同時持續深化一體化綜合監管改革,“無事不擾”企業達23.1萬家。成功舉辦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北京之夜”活動和2025年“投資北京”大會,“服務包”企業困難問題解決率98.8%,“服務包”企業新增落地重大產業項目183個,新設機構131家,上市企業3家。全市新設企業6.3萬家,同比增長超二成。

 

隨著制度型開放的不斷深化,更多的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正在加快推進,“當前,北京市更加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積極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努力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政策服務,打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王育玲說。

 

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促進了本土企業的良性發展,也在不斷吸引外資企業和外國從業人員進入北京。王育玲介紹,2025年一季度,有4家外資企業獲批增值電信業務試點,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落地,入境免簽外國自然人注冊公司手續縮短到1個工作日。

 

生活:587條背街小巷治理項目實施

 

北京市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月均為4.1%、保持較低水平。王育玲介紹,今年北京市將面臨29.4萬人的高校畢業生的新高,為此,北京市舉辦了“中關村百校聯盟”高校畢業生春季校園招聘系列活動,試點建設一批高校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站,市區有關部門聯合各類企業、單位全力以赴促進大學生就業。

 

在公共服務方面,以“老老人”“小小孩”為重點的養老育幼服務保障持續推進。王育玲介紹,一季度,北京市50家區域養老服務中心、1216張家庭養老床位加快建設,社區嵌入式托育服務設施建設積極推進,4個區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完成建設。同時,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一季度實施了587條背街小巷治理,出臺軌道交通站點接駁優化提升行動計劃,在城六區通過新建和錯時共享方式新增停車位13867個,推動了30處郊野公園升級打造林下空間新場景,包括改造園路、廁所、路燈等基礎設施,增加乒乓球、籃球、羽毛球等體育場地,推動實現“棲居林田中、行走綠蔭下、坐臥花草間”。1-3月,12345市民熱線訴求解決率97.36%、滿意率97.76%。

 

未來:構建500億元規模醫藥健康產業基金

 

隨著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經濟發展不確定性也逐漸增大,一季度之后,北京將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經濟發展?

 

王育玲介紹,展望二季度和全年,“穩”是關鍵,二季度,北京將實施需求提振、產業升級、改革攻堅、引強育新、民生改善、能力建設等六大專項行動,穩住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社會信心,以首都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如在需求提振方面,北京市將出臺深化改革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持續挖掘文商旅體娛消費潛力,利用春季花卉觀賞期,高質量組織好第九屆國際月季大會,辦好國際花園節、平谷桃花節等系列活動,發展文創、餐飲、國潮、花藝等“賞花經濟”。同時,結合“五一”小長假,舉辦2025北京超級草莓音樂節等多項文娛活動,設計完善“漫步北京”“游北京·看中國”等過境免簽旅游產品。

 

在產業升級中,將實施北京醫藥創新公園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構建500億元規模醫藥健康產業基金。在引強育新行動中,將啟動建設海淀、昌平、房山3個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主承載區,率先在海淀、經開區開展保障型青年公寓建設試點,為符合條件的年輕人才提供價格優惠的青年公寓。

 

二季度及全年,北京仍將持續推進民生改善行動。王育玲介紹,二季度是畢業季,北京將辦好春季大型現場招聘會,挖掘更多面向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重點群體的崗位。還將加強城市治理,深入實施“0.1微克”攻堅行動,加快實施南苑森林濕地公園等生態項目,推動二環綠道暢通,建設花園城市。同時做好二季度重點文體娛樂活動及“五一”小長假期間的保供穩價以及安全、交通、城市運行保障,積極應對春季多風少雨天氣,有效防范各類火災事故發生,提前做好夏季防汛準備。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