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等政策法規相繼出臺,學前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4月10日,在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幼兒園建園110周年之際,“守正創新?面向未來——推進幼兒園高質量發展”學前教育研討會在北師大舉辦,來自教育領域的專家、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幼教同行,共同為學前教育的未來發展出謀劃策。

記者從開幕式上獲悉,北師大實驗幼兒園“木鐸教師”培養計劃正式啟動,該計劃將構建教師專業發展的完整體系,助力新時代幼兒園高質量發展。

專家學者共議學前教育發展熱點話題

開幕式上,來自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教育學院等單位的學前教育專家,北京市和全國各地的友好園代表,以及北師大實驗幼兒園園長、老師、家長代表等共計200余人參加。北師大實驗幼兒園黨總支書記杜軍致辭表示,此次主題為“守正創新,面向未來”,既是對幼兒園百十年發展歷程的致敬,更是對教育面向未來的承諾。站在11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實幼人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全力擔當“試驗田”和“示范田”的重任,為每一個孩子的幸福童年奠基。


在主旨發言環節,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馮曉霞、教育學部學前教育研究所教授洪秀敏、心理學部教授林丹華和教育技術學院教授陳麗分別圍繞落實《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兒童權利保障與教師專業發展、成長型思維與兒童積極發展、教育數字化轉型階段的教師繼續教育的新知識觀與新課程形態等核心議題做主旨報告,做經驗分享。

馮曉霞強調,游戲質量和幼兒園教育質量休戚相關,“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是我國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教師要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分析游戲中的學習,探討回應幼兒的適宜方式。通過此前對北師大實驗幼兒園百余位老師的問卷調研,她發現,老師們關心的問題集中在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與分析、教師對幼兒游戲行為的介入與支持、如何兼顧幼兒游戲中的自主行為及規則建立、如何兼顧個體與集體中幼兒的能力發展等,問題具體且深入。

“大量的研究表明兒童主導的活動和教師主導的活動同樣重要。”馮曉霞表示,《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秉持“以評促建”理念,凸顯“兒童為本、過程導向、持續改進”價值導向,是幼兒園邁向“高質量”的重要指引。她強調教師要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分析游戲中的學習,探討回應幼兒的適宜方式,同時處理好游戲中學習與教師指導下學習的關系,這是全面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核心問題。

學前教育法六一實施,明確學前兒童權利優先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將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在報告中,洪秀敏詳細解讀了學前教育法的核心要義。她表示,這意味著學前教育邁入有專門法可依的時代,學前兒童有了法治的保障,這同時也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提高法治素養。洪秀敏介紹,學前教育法明確了學前兒童多項基本權利,學前兒童權利需特殊優先保護,專業化的幼兒園教師隊伍是兒童權利實現和健康成長的根本保障,要以切實的行動強化兒童權利保護的法治意識與專業能力,不斷促進專業自主發展。

“如今,一線園長和老師都在深入學習學前教育法的精神,整部法律突出了對于生命權的重視,把安全放在首位凸顯了兒童受保護的權利。”洪秀敏說道。林丹華則提到了“成長型思維”這一概念,她介紹,成長型思維是兒童青少年積極發展的源動力,它是根植在人們內心深處的信念和意義系統,對個體的動機、目標、歸因和行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力。“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經過努力會變得更好,面對挑戰要能夠迎難而上。”林丹華通過腦科學的實驗結果解讀成長型思維的內涵,并介紹如何和孩子溝通才能構建起成長型思維的幼兒園和家庭。


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幼兒園內,以“玉蘭花開”為主題的教育實踐展舉辦。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陳麗則立足前沿,提出教師繼續教育應樹立新知識觀,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為教師實踐性知識生產傳播提供新空間,聯通主義學習理論提供新學習方式,生成式在線課程帶來新課程形態,推動教師培訓從理論傳授向關注實踐性知識共享轉型,為學前教育領域的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思路。

用梯子、積木搭建中軸線以及沿線建筑,用彩泥和繪畫作品詮釋太和殿、天安門城樓,把園區一處人造草坪打造成露營場地,畢業班的孩子們為園區19種54棵樹木畫像……當日,北師大實驗幼兒園內,小朋友們的游戲成果隨處可見,這是同時啟動的以“玉蘭花開”為主題的教育實踐展。據介紹,此次展覽通過六個主題單元以及“我與幼兒園的100件事” 活動,系統展示園所的實踐探索,為新時代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樣本。“豐富的內容還會持續和孩子們產生鏈接,給予他們新的經驗與啟發。”園區一位老師向記者說道。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