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下行已成定局,鎖定收益才是王道。”4月11日,有浙商銀行工作人員在朋友圈稱,浙商銀行還有3年最高2.3%惠存存款產品、2.5%鎖定長期復利產品,有資金趕快存之后還會降。貝殼財經記者查詢官方信息發現,浙商銀行雖近期未調降存款利率,但其定存3個月、6個月、1年期、2年期利率均已降至2%以下。

 

進入4月以來,平安銀行、南京銀行以及部分農商行均對存款利率進行下調,其中,平安銀行3年期定存利率從2.05%下調至1.65%,南京銀行1年期、3年期定存利率分別從1.95%、2.25%下調至1.85%、2.2%。

 

2024年以來,國有大行率先下調存款利率,股份行、城商行陸續跟進。今年2月以來,錫商銀行、新安銀行、中關村銀行等多家民營銀行先后宣布下調存款利率。當前,國有大行定存利率已普遍降至“1字頭”,銀行降息潮持續進行下,“2字頭”定存利率也隨之減少。


近期四家銀行調整后的定存利率情況

 

平安銀行、南京銀行等下調定存利率 “2字頭”利率逐漸減少

 

進入4月,平安銀行、南京銀行再度下調定期存款利率。貝殼財經記者獲悉,平安銀行當前定期存款3個月、6個月、1年、2年期、3年期利率分別是1.3%、1.5%、1.6%、1.7%、1.65%,均1萬元起存。

 

調整前,平安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2.05%,而目前該利率僅存款20萬元大額存單才能享受。平安銀行工作人員稱,申請3年期2.05%利率需聯系理財經理預約。

 

南京銀行調整后,定期存款3個月、6個月、1年、2年期、3年期、5年期利率分別是1.45%、1.65%、1.85%、1.95%、2.2%、1.75%。其中,1年期定存利率下調了10BP,3年期定存利率下調了5BP。

 

除了上述兩家銀行,地方農商行也在跟進下調存款利率。

 

根據江西江州農商行通知,該行從4月9日起,調整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調整后活期存款利率由0.05%下調至0.04%。整存整取3個月期限下調10BP,6個月、1年期、2年期、3年期均下調5BP,5年期則大幅下降38BP。調整后,該行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倒掛。

 

江西江州農商行存款利率調整前后對比情況。江西江州農商行公眾號截圖

 

廣西扶綏農商行也發布公告稱,該行于2025年4月10日起調整部分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調整后整存整取三個月、六個月、一年、二年利率分別是1%、1.25%、1.35%、1.6%,三年、五年期利率均為2%。

 

平安銀行、南京銀行工作人員均表示,存款利率下調已是趨勢,后續或還會下調。

另有光大銀行工作人員透露,該行多款“2字頭”利率產品須預約搶購。

 

“近年來,存款利率一直延續下行趨勢。”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不同的銀行由于市場競爭、客戶定位、負債結構等因素有所不同,調整存款利率的節奏、幅度各有不同。部分銀行調整大額存單、定期存款、協定存款等產品發行計劃(包括壓縮發行規模、暫停部分產品等),以及下架智能通知存款產品,也主要是為了降低存款利率,壓降負債成本。

 

銀行息差壓力尚存 存款利率或將繼續下調

 

截至2024年四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52%,較三季度下降1個基點,較2023年四季度下降17個基點。此外,央行曾多次提到“擇機降準降息”,在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多家銀行高管人員提到息差壓力。

 

在2024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生柳榮表示,考慮到今年是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且央行提到適時降準降息,今年LPR還有一定下行空間,總體判斷今年NIM(凈息差)仍將承壓,但總體幅度小于去年。下一步建設銀行會進一步加強資產負債結構優化,加強資產管理。

 

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也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預計2025年銀行業息差仍然具有下行壓力。LPR下行以及存量按揭貸款利率政策調整,一定程度上給銀行帶來壓力。

 

董希淼認為,下一階段,在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息差收窄壓力仍然較大,還將繼續下調存款利率,以進一步壓降資金成本,減緩息差縮窄的壓力。除了下調存款利率之外,商業銀行還應減少對存款的利息補貼以及利息之外的費用,進一步壓降存款的隱性成本。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余豐慧也指出,從目前的經濟形勢和政策導向來看,如果經濟增速放緩壓力持續存在或增加,銀行存款利率或繼續面臨下調的壓力。

 

“對于投資者來說,在當前環境下需要注意的風險主要包括利率風險,隨著存款利率的下調,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的收益率可能下降;信用風險,特別是在選擇非保本理財產品時,需關注發行機構的信用狀況;市場風險,股市、債市波動可能影響投資組合的價值。”余豐慧建議,投資者在配置資產時充分考慮上述風險因素,并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做出合理選擇。

 

董希淼稱,未來一段時間,市場利率仍然處于下行趨勢,存款利率還有可能繼續下降。居民可從自身風險偏好、投資需求、投資能力等出發,做好適合個人和家庭的資產配置。如果追求穩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配置一部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貨幣基金以及國債等產品。如果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可以適當增配股票、偏股型基金以及黃金等產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徐雨婷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