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月權益市場整體表現良好。貝殼財經中誠信美麗中國ESG指數收益4.97%,貝殼財經中誠信碳中和指數收益3.07%,CCX1800指數收益5.30%(CCX1800是滿足中誠信指數可投性定義且市值排名在前1800名的股票,該指數相對更能表征當月市場整體表現)。


本月相較于CCX1800,在風格層面,ESG指數的主要正收益來自低配的市值因子和動量因子,負收益主要來自低配的貝塔因子和殘差波動率因子;碳中和指數的正收益主要來自低配的市值因子、動量因子和超配的賬面市值比因子、中市值因子和杠桿因子,負收益主要來自低配的貝塔因子、波動率因子、流動性因子和超配的盈利因子。在行業方面,ESG指數相對于基準低配的非銀金融、食品飲料行業和超配的機械設備貢獻了主要的正收益,相對于基準低配的計算機行業以及超配的公用事業采掘、輕工制造行業產生了主要的負收益;碳中和指數相對于基準低配的非銀金融、食品飲料行業和超配的鋼鐵行業貢獻了主要的正收益,相對于基準超配的采掘、非銀金融、建筑材料行業和低配的計算機、電子和建筑裝飾行業產生了主要的負收益。


本月ESG行業動態方面,IASB發布對《中小企業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重大更新;SBTi 推遲新企業凈零排放標準的時間表;香港積金局加強ESG基金信息披露要求;香港證監會建議放寬主要交易所買賣衍生工具的持倉限額;財政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綠色主權債券框架》;ICMA發布關于簡化歐盟可持續金融立法的評論和建議;歐盟將免除 80% 的公司遵守 CSRD 可持續發展報告要求。


本文具體分析了機械設備行業的ESG表現,從該行業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情況、ESG評級表現分析等角度進行展示。


一、 指數本月走勢概覽


1. 指數本月表現分析


中誠信指數選取在2025年1月27日-2025年2月25日的數據,觀察貝殼財經中誠信美麗中國ESG指數與碳中和指數的表現。


本月ESG指數收益4.97%,碳中和指數收益3.07%。我們選取CCX1800作為基準指數對比,其中ESG指數和碳中和指數與CCX1800點位變化、收益率變化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關性。



2. 成分股表現情況



二、 歸因分析


中誠信指數選取在2025年1月27日-2025年2月25日的數據,利用中誠信股票風險模型,對美麗中國ESG指數與碳中和指數持倉進行歸因分析,內容包括組合和主動收益部分的風格暴露和收益歸因。


1. ESG指數歸因分析


(1)指數暴露情況分析


下方圖示分別展示指數的CCX股票風格因子暴露值和申萬行業占比分布,指數超配了中市值、成長、低估值和高盈利等因子。在公用事業、電子和化工等行業的占比較大。較上月而言,電子、機械設備和公用事業等行業占比有所升高,醫藥生物、食品飲料和交通運輸等行業占比有所降低。



(2)指數相較于基準的暴露情況


下方圖示分別為ESG指數相對于CCX1800基準的CCX股票風格因子暴露和申萬行業暴露。指數相對于基準,超配了中市值、低估值、高盈利和成長因子。行業上超配了公用事業、輕工制造和化工等行業,低配了非銀金融、計算機、電氣設備等行業。較上月而言,機械設備和公用事業行業的超配程度有所增加,化工、醫藥生物、交通運輸和采掘等行業的超配程度有所降低。計算機、有色金屬、傳媒等行業低配程度有所增加,電子、通信和非銀金融等行業的低配程度有所降低。



(3)ESG指數超額收益分析


下圖所示為股票收益相對CCX1800指數收益的超額收益拆分為風格、行業和特質收益三部分,可以發現指數本月超額正收益主要來自特質收益。



結合風格因子相對暴露和行業相對暴露,對風格收益和行業收益進行拆解,以分析各因子或各行業的收益情況。


如下圖所示,指數風格因子帶來的主要正收益來自低配的市值因子和動量因子,負收益主要來自低配的貝塔因子和殘差波動率因子。



如下圖所示,指數相對于基準低配的非銀金融、食品飲料行業和超配的機械設備貢獻了主要的正收益,相對于基準低配的計算機行業以及超配的公用事業采掘、輕工制造行業產生了主要的負收益。



2. 碳中和指數歸因分析


(1)指數暴露情況分析


下方圖示分別展示指數的CCX股票風格因子暴露值和申萬行業占比分布,指數超配了中市值、賬面市值比、杠桿、盈利和成長因子,低配了市值、動量、流動性和殘差波動率因子。行業方面,在化工、有色金屬、建筑材料和采掘等行業占比較大。相對于上月而言,鋼鐵、化工、有色金屬行業占比有所上升,采掘、交通運輸、建筑材料等行業占比有所下降。



(2)碳中和指數相較于基準的暴露情況


下方圖示分別為碳中和指數相對于CCX1800基準的CCX股票風格因子暴露和申萬行業暴露。指數相對于基準,超配了中市值因子、賬面市值比因子、杠桿因子和盈利因子,低配了市值因子、動量因子、流動性因子和波動率因子。相對于上月而言,杠桿因子、盈利因子的超配程度有所降低,市值因子、貝塔因子、流動性因子和動量因子的低配程度均有所增加。行業上超配了化工、有色金屬、建筑材料、采掘等行業,低配了電子、非銀金融、醫藥生物、電氣設備、銀行等行業。



(3)碳中和指數超額收益分析


下圖所示為股票收益相對CCX1800指數收益的超額收益拆分為風格、行業和特質收益三部分,可以發現指數相對于基準的超額正收益多數時間來自風格收益。



結合風格因子相對暴露和行業相對暴露,對風格收益和行業收益進行拆解,以分析各因子或各行業的收益情況。


如下圖所示,指數風格因子正收益主要來自低配的市值因子、動量因子和超配的賬面市值比因子、中市值因子和杠桿因子;負收益主要來自低配的貝塔因子、波動率因子、流動性因子和超配的盈利因子。



如下圖所示,指數相對于基準低配的非銀金融、食品飲料行業和超配的鋼鐵行業貢獻了主要的正收益;指數相對于基準超配的采掘、非銀金融、建筑材料行業和低配的計算機、電子和建筑裝飾行業產生了主要的負收益。



三、 ESG發展動態


1. 國際組織


IASB發布對《中小企業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重大更新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2月27日發布了《中小企業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 for SMEs)的重大更新,該準則目前在85個司法管轄區被要求或允許使用。該準則旨在平衡中小企業財務報表使用者(如貸款人)的信息需求與中小企業可用資源之間的關系。該準則將中小企業定義為不承擔公眾責任且編制通用財務報表的實體。


此次更新是該準則定期全面審查的結果。主要亮點包括:


·修訂了收入確認模型;


·將公允價值計量的要求集中在一個地方;


·更新了企業合并、合并報表和金融工具的要求。


(資料來源:IFRS,Corporate Disclosures)


SBTi 推遲新企業凈零排放標準的時間表


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是專注于使企業環境可持續發展行動與限制氣候變化的全球目標保持一致的主要組織之一。SBTi最初計劃在2024年發布草案以供咨詢,但標準更新可能在2025年進行,SBTi在其更新中表示,關于新標準草案的咨詢將“不早于2025年3月”開始,隨后將在晚些時候就修訂版進行第二次公眾咨詢,討論主題包括范圍二購買用能源、CDR用于碳中和、數據質量與核查、凈零聲明、碳信用于范圍三的抵消活動等等。(資料來源:ESGToday)


2. 亞太地區


香港積金局加強ESG基金信息披露要求


2月24日,香港積金局(Mandatory Provident Fund Schemes Authority,簡稱MPFA)發布文件,旨在要求強積金受托人加強ESG基金信息披露要求。香港積金局認為,強積金受托人通常基于強積金投資基金披露守則(Code on Disclosure for MPF Investment Funds)披露信息,本文件將加強ESG基金在守則中的信息披露要求。(資料來源:香港積金局)


香港證監會建議放寬主要交易所買賣衍生工具的持倉限額


2月27日,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發文稱,為緊貼市場發展,建議提高以香港三大股票指數為基礎的交易所買賣衍生工具的持倉限額,今天就建議展開咨詢。(資料來源:SFC)


財政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綠色主權債券框架》


《中華人民共和國綠色主權債券框架》于2月20日對外發布。未來,財政部將以此為基礎在境外發行中國綠色主權債券,豐富國際市場高質量綠色債券品種,吸引國際資金支持國內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持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資料來源:財政部)


3. 歐洲地區


ICMA發布關于簡化歐盟可持續金融立法的評論和建議


2月5日,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發表了一份新報告,為簡化歐盟可持續金融立法以提高可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關鍵建議。鑒于預計將在2025年2月出臺綜合立法提案,該報告強調了建立一個簡化、成比例且具有國際可操作性的監管框架的必要性。主要建議包括從根本上解決歐盟分類法(EU Taxonomy)及其實施的可用性挑戰,重新聚焦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的數據要求,以及在保持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SFDR)對可持續投資靈活定義的同時,簡化其報告流程。(資料來源:ICMA,TodayESG)


歐盟將免除 80% 的公司遵守 CSRD 可持續發展報告要求


歐盟委員會宣布發布其第一個“綜合”一攬子計劃,其中包含一系列降低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要求的提案,包括計劃將80%的公司從其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的范圍中刪除,并限制大公司和銀行向小公司索取可持續發展信息。


除了CSRD之外,這些提案還對歐盟的主要可持續發展報告法規進行了重大簡化和范圍縮小,包括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CSDDD)、分類法規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資料來源:TodayESG)


四、 紡織服飾行業可持續信息披露與表現分析


紡織服飾行業作為全球重要民生產業,具有產業鏈長、資源依賴度高、全球化分工顯著等特點。其生產環節涉及大量水、能源消耗及化學品使用,同時存在供應鏈勞工權益保障、廢棄物處理等社會與環境挑戰。近年來,伴隨消費升級與監管趨嚴,行業面臨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


可持續信息披露對紡織服飾企業具有戰略意義。踐行ESG不僅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與品牌溢價,更是應對碳關稅、循環經濟法規等政策壓力的關鍵路徑,為行業創造長期價值,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動態平衡。


紡織服飾行業上市公司可持續信息披露比例持續上升,整體水平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


根據中誠信綠金統計,截至2024年6月30日,2024年度A股和中資港股上市公司共6500家,披露ESG相關報告的公司共3160家,披露比例為48.62%。紡織服飾行業A股和中資港股上市公司共159家,披露ESG相關報告的公司共91家,披露比例為57.2%。紡織服飾行業整體可持續信息披露水平穩定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



ESG報告為紡織服飾行業可持續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


根據中誠信綠金統計,紡織服飾行業可持續信息披露形式有ESG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2021-2024年間ESG報告為主要披露形式。2024年ESG報告(包含單獨披露與年報披露)披露比例達到69.2%,其中單獨對外披露ESG報告占比為76.2%。



紡織服飾二級行業上市公司可持續信息披露比例基本呈上升趨勢


根據《申銀萬國行業分類標準(2021版)》,紡織服飾行業可分為服裝家紡、紡織制造、飾品三個二級行業。截至2024年6月30日,服裝家紡、紡織制造、飾品行業可持續信息披露比例分別為58.1%、58.5%、50.0%。2021-2024年期間,紡織服飾二級行業可持續信息披露比例基本呈上升趨勢,其中紡織制造的可持續信息披露表現相較服裝家紡、飾品較優。



五、 紡織服飾行業ESG評級表現分析


紡織服飾行業ESG評級整體相對較優


中誠信綠金依據《中誠信綠金紡織服飾行業ESG評級方法》,基于ESG公開披露信息,對152家A股和中資股上市公司進行了ESG評級。行業整體ESG級別前三分別為BB、BBB及B級別,分別占比48.0%、26.30%、13.8%,A級別及其以上占比14.5%。



紡織服飾行業社會及治理維度表現良好,環境維度表現亟待提升


從不同維度來看,2023年紡織服飾行業環境維度級別前三分別為C、B、BB,合計占比約90.2%;社會維度級別前三分別為BB、BBB、B,合計占比約78.4%;治理維度級別前三分別為A、BB、BBB,合計占比約92.1%。社會及治理維度整體表現略優于環境維度,環境維度整體表現偏低。



(1)通過對環境維度下各二級指標的分析發現,紡織服飾行業上市公司在排放物管理得分整體偏低,危險廢物管理、一般廢物管理、大氣污染物管理、水污染物管理指標得分整體皆低于40分;資源管理中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材料管理得分分別在3-28分、3-35分、4-32分之間;環境管理中環境風險管控得分異質性較高,在4-100分之間,整體基本呈正態分布,環境管理體系得分在53-72分之間,呈正偏態分布,環境投入表現欠佳,得分在4-10分之間;可持續發展中氣候風險管理、生態環境保護得分分別在8-42分、4-7之間,綠色發展得分多數為0分。紡織服飾上市公司在生產過程中需加大對排放物管理的重視,同時建議未來制定長期環保投入計劃,踐行綠色發展。綠色轉型不僅是行業生存的必選項,更是重塑價值鏈、搶占未來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機遇。



(2)通過對社會維度下的二級指標結果分析發現,紡織服飾行業上市公司的員工責任表現參差不齊,員工發展與溝通得分較高,半數以上公司能夠拿到滿分,員工培訓、職業健康、薪酬福利得分處于中等水平,得分在42-62分、30-64分、31-62分之間,勞工管理得分整體偏低,為17-31分之間;產品責任表現處于中等水平,產品質量與責任管理得分在51-62分之間;安全管理中生產安全得分偏高,在15-68分之間,數據安全得分偏低,在9-46分之間;社會貢獻中就業貢獻得分在27-51分之間,捐贈貢獻得分在0-40分之間;供應商管理與分包商管理中,供應鏈管理、供應商準入/退出管理異質性較強,分別在11-100分、10-90分之間,供應商考核與評價得分在9-66分之間,其他指標如供應商能力提升、分銷商管理、分銷商考核與評價等指標得分普遍低于20分。紡織服飾上市公司在員工發展上表現較好,未來應進一步關注勞工管理。在重視供應鏈管理的同時,也應進一步加強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能力建設,完善相關考核及準入準出制度建設。



(3)通過對治理維度下各二級指標得分的深度分析發現,紡織服飾行業上市公司在高管行為、內控管理、治理結構與運行等議題指標整體表現較為良好,尤其風控與合規管理得分整體較高,基本在85分以上;治理結構與運行中黨建引領得分在0-60分之間,半數以上公司得分在0分;經營行為中的技術創新表現相對較差,得分在4-51分之間,經營風險得分在0-62分之間,整體呈負偏態分布;發展戰略中戰略規劃得分在45-54分之間,行業競爭力得分在0-81分之間,半數以上公司得分在0分;信息披露得分在14-64分之間。紡織服飾上市公司未來應積極發展技術創新,提高治理維度信息披露水平,提升市場競爭力。



免責聲明:本報告內容旨在進行行業相關探討、經驗交流、模式評述。本報告及其所含任何信息均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衍生品或其他投資工具或任何交易策略的投資依據或建議。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以及數據有可能因提供日之后的行情或其他因素的變更而不再準確或失效,對任何因直接或間接使用本文內容而造成的損失,包括但不限于因有關內容不準確、不完整而導致的損失,中誠信指數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在遵守中國有關法律與本聲明的前提下,任何機構或者個人可基于非商業目的瀏覽、使用本報告的內容,但非經中誠信指數事先同意,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媒介上予以【非法】轉載。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