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衛生日,主題為“保障母嬰健康 呵護祖國未來”。截至2023年底,我國有兒童醫院162家,兒科醫師數量增長到23.4萬人、每千名兒童床位數2.55張,較2015年增長了0.62張。
截至2023年底,我國有兒童醫院162家
據國家衛健委介紹,目前全國已經建成了3491個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3221個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全國共有婦幼保健機構3081家,婦產科醫師數達到37.3萬人。
截至2023年底,我國有兒童醫院162家,兒科醫師數量增長到23.4萬人、每千名兒童床位數2.55張,較2015年增長了0.62張。
2024年度,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和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圍繞落實“十大功能定位”,支援幫扶醫療機構87家,派出幫扶支援的醫務人員和管理人員590余人次,幫扶醫療機構開展新技術和新業務260余項,培養兒科人才9100余人次。
北京將16項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新生兒出生即可享受醫保待遇;并建設300余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婦幼保健規范化門診及164家兒童健康友好社區,推動兒童早期發展服務向社區延伸。
嬰兒死亡率下降至4.0‰
三年新冠疫情期間,我國孕產婦死亡率保持約4%的年平均下降速度,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保持著5%左右的年平均下降速度。
2024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4.3/10萬,嬰兒死亡率下降至4.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至5.6‰,達到歷史最好水平。我國婦幼健康核心指標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國家前列,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婦幼健康高績效的10個國家之一。
我國出生缺陷導致的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較5年前均降低30%以上,神經管缺陷、唐氏綜合征等5種嚴重致殘出生缺陷發生率降低21%。
北京市衛健委介紹,2024年,北京市孕產婦死亡率0.69/10萬、嬰兒死亡率1.35‰,較2020年分別下降84%和23%,北京市健康指標繼續保持全國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聚焦“近視眼”“小胖墩”、兒童孤獨癥等重點問題,全國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覆蓋率達95.1%。2022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6歲兒童近視率分別比2018年下降了1.7和1.8個百分點。
推進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行動,全國艾滋病母嬰傳播率降至1.3%,9個省份率先實現消除目標。
15個省份將接種HPV疫苗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
2009年起我國將兩癌篩查納入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累計開展宮頸癌篩查2.8億人次、開展乳腺癌篩查1.9億人次。
HPV疫苗接種數量在逐年上升,已有15個省份將接種HPV疫苗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為13-14歲女孩免費接種HPV疫苗,每年惠及約400萬適齡女孩。
援外醫療隊在外接生6.38萬人次新生兒
現中國援外醫療隊中有117名婦產科和兒科醫生,在受援國面向孕產婦和嬰幼兒提供日常醫療服務,培訓帶教當地醫務人員,為當地民眾開展健康宣教等。2024年,醫療隊在外接生6.38萬人次新生兒。
我國同塞拉利昂、馬拉維、桑給巴爾、幾內亞比紹、布隆迪、岡比亞、柬埔寨等國家(地區)開展婦幼健康合作項目。與聯合國兒基會合作開展南南合作“一帶一路”婦幼衛生示范培訓基地項目,聚焦降低非洲國家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已開展15期線下和線上婦幼健康培訓活動。
我國支持馬里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建設,2024年該中心首例(也是該國公立醫院首例)試管嬰兒出生。在南蘇丹開展中南宮頸疾病篩查中心共建項目,累計服務患者近4000人次,為南蘇丹宮頸疾病篩查、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力支持。援塞拉利昂醫療隊首次在塞全國多地多家醫療機構開展人乳頭瘤病毒(HPV)分型篩查項目,為塞2030年消除宮頸癌國家衛生規劃提供技術支持。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