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展示簽署后的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圖/新華社
特朗普的關稅“靴子”落地了。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美國總統特朗普當日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以提高美國的競爭優勢,保護美國主權,并加強美國國家和經濟安全。
據報道,特朗普當天還宣布,美國對所有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10%的“基準關稅”將于美國東部時間4月5日0時01分生效。對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征收的“對等關稅”將于美國東部時間4月9日0時01分生效,所有其他國家將繼續遵守原有的10%關稅基準。
當天,特朗普還宣布對進口汽車加征25%的關稅。對汽車征收的25%關稅將于當地時間4月3日生效。
特朗普當天在白宮草坪上發表了長篇大論,聲稱“在我看來,這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他表示,幾十年來,美國一直遭到貿易伙伴的“掠奪、搶劫”“在許多情況下,朋友比敵人更糟糕”。他還批評了過高的增值稅。
特朗普這一系列關稅政策的推出,意味著美國正式發起了全球貿易戰,美國過去數十年來的開放貿易政策也被顛覆。
“對等關稅”無差別攻擊
4月2日當天,特朗普在華盛頓特區白宮玫瑰園舉行的“讓美國再次富裕起來”貿易聲明活動上舉著一張圖表發表講話。
這張圖表不知道以什么方式計算了所謂的互惠關稅稅率,以證明美國在國際貿易中吃了虧。特朗普宣布,對該圖表上列出的國家和地區加征“對等關稅”,幾近于無差別攻擊“在座所有人”。
其中,柬埔寨被加征49%的關稅位居榜首,而馬達加斯加、越南、緬甸和斯里蘭卡等國加征關稅比例也超40%。
在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中,中國大陸被加征34%的新關稅,中國臺灣被加征32%,印度被加征26%,韓國被加征25%,日本被加征24%,歐盟被加征20%。與此同時,跟美國具有特殊關系的以色列和英國分別被加征17%和10%,在地緣政治中扯著美國做大旗的菲律賓也被加征了17%的對等關稅。
盡管加拿大和墨西哥一直被特朗普威脅將征收廣泛關稅,但這兩個國家暫時獲得了特殊豁免。在《美加墨貿易協定》中涵蓋的商品將繼續免征關稅。
總的來看,雖然征收關稅最多的國家是柬埔寨和孟加拉國等發展中國家,但與美國有龐大貿易往來的貿易大國受到的沖擊更大。特別是此前試圖依賴與美國的政治關系希望得到關稅豁免的那些美國傳統盟友。
▲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就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發表講話。圖/新華社
一次超大規模的賭博
許多研究報告都指出,如果特朗普向全球發動關稅戰,勢必導致美國經濟下滑,通脹上升,特朗普為何仍執意這么做?
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是特朗普的主要訴求,但更大的目標是,特朗普希望通過關稅威懾,迫使產能轉到美國,以此對沖可能出現的通脹和經濟下滑。所以特朗普反復強調,如果美國的貿易伙伴到美國投資辦廠,就沒有關稅了。
在4月2日白宮玫瑰園的活動中,特朗普用大量時間列舉了將計劃在美國加大投資的企業。其中大部分是科技或制藥公司,這些公司承諾,在美國投資并建設新的生產設施和基礎設施,總投資額達數萬億美元。
其中,蘋果表示將斥資5000億美元在美國建造新工廠,Meta也承諾斥資5000億美元建設基礎設施以推進人工智能 (AI) 開發。
特朗普還列舉了軟銀、OpenAI和甲骨文承諾提供5000億美元資金投資所謂的“星際之門行動”,以及臺積電、強生、默克、通用電氣、本田、日產、現代等公司的投資計劃。
但特朗普列舉的這些政績充滿了水分。一方面,這些被列舉的企業多為美國本土企業,且與特朗普想復興的傳統制造業關聯不大;另一方面,許多投資仍沒有落到實處。
比如,臺積電號稱要到美國投資2000億美元,但其中的1000億美元只是意向。特朗普吹噓的5000億美元“星際之門行動”,也曾被馬斯克打臉,表示最多只能籌措100億美元。
特朗普發動新關稅戰后,引發貿易伙伴報復、美國經濟下滑和就業崗位流失的前景,遠比各國政府和企業不得不忍氣吞聲紛紛加大在美投資要清晰得多。就此來看,“特朗普關稅”如同一場超大規模、難以掌控節奏的賭博。
美國會付出哪些代價
另外,有一點可以肯定,作為關稅戰的始作俑者,美國不可能不付出代價。
特朗普之所以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意在繞過國會方便其隨意揮舞關稅大棒。白宮4月2日的聲明還特別強調了特朗普的新權力,表示特朗普擁有“修改權限”,可以視情況提高或者降低關稅。
這固然進一步強化了特朗普的總統權力,但一旦關稅戰達不到目的,美國經濟下滑,特朗普的高光時刻就會過去。
實際上,美國市場對于特朗普的新關稅政策已有了初步反應。“對等關稅”宣布后,美股期貨全線跳水。耐克和蘋果等大型公司在美股盤后交易時段均跌超7%;科技股同樣整體陷入風險規避情緒中。
可以說,特朗普揮下關稅大棒,率先敲在了美股市場的“腦殼上”。而美股市場的悲觀情緒也拖累了亞洲市場表現,日韓股市開盤均大跌。
從更大范圍來看,關稅戰還可能導致其他國家不得不調整與美關系。事實上,受地緣政治和貿易戰影響,歐盟、加拿大甚至英國都已在部分調整與美關系。
“對等關稅”公布后,英國執政的工黨已要求工黨議員不要公開評論,英國商務大臣表示“沒有人希望發生貿易戰,我們的目的仍然是達成協議。但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歐洲理事會主席表示,歐盟必須“堅定但明智”地應對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犯下的“重大錯誤”。
在未來,如果調整與美關系的風潮傳到被加征關稅更高的發展中國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特朗普一直對19世紀末擔任美國總統的麥金萊推崇備至,稱麥金萊是“關稅之王”。1897年麥金萊就任美國總統后帶領共和黨人推出《丁利關稅法》,對千余種物品大幅增加關稅,結果招致多國報復。
如今,特朗普的新關稅政策也讓美國的關稅水平達到了數十年來的新高。歷史的一幕會重演嗎?
撰稿 /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