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著作權人授權許可,自行對正版圣斗士和灌籃高手動漫形象復刻制作盜版手辦后出售。
4月2日,上海靜安警方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披露摧毀一個橫跨設計、生產、銷售全鏈條的動漫手辦盜版團伙,抓獲汪某、韓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額逾3300萬元。
“雙線銷假”:從平臺網店到境外網站
近期,上海靜安警方接市民報案稱,其在某網店內購買的知名動漫雕像手辦系假冒產品。經鑒定,該網店銷售的多款產品與著作權人的設計圖基本相同,已構成對原作的復制行為,涉嫌侵犯著作權。
警方初步調查發現,自2021年1月起,汪某在未經著作權方授權的情況下,通過雇傭韓某擔任主設計師團隊負責人,組織人員開展產品仿制活動。該團伙通過繪制設計圖紙、3D建模打印原型、開模量產等工業化流程,系統性仿制多款知名動漫角色雕像產品。其銷售網絡主要依托吳某、包某等人運營的多家線上店鋪進行分銷,并按銷售額10%-20%的比例向代理方支付服務費用。
辦案民警向貝殼財經記者介紹,涉案人員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銷售侵權商品17000余件,涉案金額逾3300萬元。
警方繳獲的部分侵權物品。上海靜安警方供圖
依托社交平臺發布“工廠尾單”等虛假宣傳信息引流
隨著調查深入,警方還查明該團伙作案呈現高度專業化等特征,“‘設計師’韓某負責從原版動漫畫和正版手辦中提取細節數據,利用3D掃描技術生成高精度模型,再通過樹脂打印制作樣品。為提升仿真度,汪某甚至委托某工廠對模具進行電鍍處理,使產品表面呈現與正版一致的金屬光澤。”“盜版團伙生產銷售的雕像手辦在線條、色彩、形狀特征或特征組合等方面與原作動漫人物形象或正品手辦雕像構成實質性相似,具有非常突出的標志性和較為顯著的可識別性,令消費者難以辨別真偽。”
辦案民警表示,銷售環節中,汪某伙同吳某、包某依托社交平臺發布“限量預售”“工廠尾單”等虛假宣傳信息引流并建立買家社群。
警方從網店后臺獲悉,汪某團隊制售的手辦雕像價格系授權正品價的60%-80%,即使工藝相對復雜的手辦雕像,售價也被壓低到正品的70%以下,如一款長寬約30厘米、高約50厘米的動漫雕像,在官方授權店的售價為5000元左右,而涉案網店的售價可以做到3000元以下。
但據部分消費者反饋,這些仿制手辦雕像用料和包裝相對較差,一些貨品在開箱驗貨時即存在棱角毛糙、肢體斷裂等情況。
警方繳獲的部分侵權物品。上海靜安警方供圖
呼吁應盡快建立“版權白名單”機制
查明情況后,靜安警方迅速分三路實施突擊抓捕:先后在上海市靜安區某寫字樓查獲設計工作室,扣押電腦、3D打印機等作案工具;在浦東新區一處民宅內起獲庫存手辦800余件;在本市普陀區一處民宅內抓獲正在銷毀交易記錄的韓某。
嫌疑人到案后,靜安警方從源頭材料商、代工廠等環節進一步完善證據,形成完整證據鏈。
警方打擊侵權團伙位于上海的倉庫。上海靜安警方供圖
目前,靜安區人民法院以銷售侵權復制品罪分別判處吳某有期徒刑一年一個月,罰金人民幣三十二萬元;判處包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罰金人民幣九十萬元。犯罪嫌疑人汪某、韓某因涉嫌侵犯著作權罪已被靜安區人民檢察院依法批準逮捕。案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警方正對涉案加工廠及下游分銷商展開追查。
辦案民警向貝殼財經記者坦言,本案暴露出動漫衍生品市場的監管難點。“犯罪團伙利用3D打印技術降低仿制門檻,借助跨境電商平臺規避地域監管。”警方建議,著作權方需加強數字水印、區塊鏈存證等防偽技術應用,電商平臺應履行《電子商務法》規定的知識產權保護義務,及時下架侵權商品,從源頭阻斷盜版假貨流通渠道。
同時警方也想提醒消費者要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通過官方授權渠道購買正版周邊商品,主動核查產品防偽信息,對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商品保持警惕。若發現侵權線索,應及時通過電商平臺投訴通道或向監管部門反映,共同維護文創產業健康發展生態。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俞金旻 編輯 陳莉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