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中關村論壇上,位于論壇一層的“小關咖啡”備受關注。下單后,由一臺機器人進行咖啡的制作,另一臺機器人執行咖啡取送任務。兩分鐘左右的時間就可取到一杯新鮮制作的咖啡。
在現制咖啡賽道,尚未有大型連鎖品牌推出現制飲品機器人。據好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張金介紹,好飲科技的全自研軟硬件結合的一體化飲品機器人已經有了落地的案例,其打造的“呼嚕咖啡”已經進入了北京國貿地鐵站、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等多個點位,消費者在線下就可體驗到月月上新不重樣的機器人現制咖啡。
“咖啡機器人”亮相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主辦方供圖
“咖啡機器人”服務400位參會者
中關村論壇年會已被視為新技術新產品的“首秀場”和“試驗場”。在本次中關村論壇上亮相的咖啡機器人來自好飲科技,取餐機器人來自銀河通用,兩家企業經過磨合,解決了互聯網通信問題、數據傳輸問題,實現了跨品牌機器人協同與實時通信等關鍵技術,2天為400位參會者提供了飲品服務。雙方研發了一種基于機器人的“語言協議”,得以實現溝通協作。
中關村論壇現場,機器人咖啡師正在制作咖啡,另一臺機器人負責取送咖啡。主辦方供圖
張金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各機器人公司都在解決自身穩定性、應用場景及商業化等問題。好飲科技與銀河通用在中關村論壇的合作為行業提供示范,打造樣板,有望帶動其他廠商跟進,展示機器人協同協作打造的生活場景。
項目已實現多場景落地
在現制飲品行業,將智能化運用到日常門店運行中,是較為常見的操作,但由機器人獨立完成咖啡的制作卻并不鮮見。
例如,新茶飲企業喜茶也在加速自主研發智能化設備,智能出茶機最快3秒就能制作出一杯飲品,并且具備配方云端存儲及更新能力,目前已應用在超4000家喜茶門店中。古茗在招股書中也提到,其擁有逾300名工程師組成的信息技術團隊,該團隊已開發出可提高門店運營效率并保持飲品質量的智能設備。
據介紹,好飲科技推出的“全智能咖啡機器人”,通過AI機器學習積累數據,優化推薦策略和效率,可適應不同用戶偏好,目前已經可以做到三杯并行制作,平均1分鐘出一杯咖啡。
張金介紹,公司成立后,在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觀察到咖啡賽道快速增長,且商業場景自動化和智能化是趨勢,決定進入該行業。在此之前花近一年時間調研飲品機器人行業。一方面調研行業現狀,考察友商、供應鏈端及潛在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做市場調研,通過蹲點珠三角、京津冀周邊三四線城市的連鎖咖啡品牌門店,發現單店日均杯量及銷量良好,確認市場在快速增長。綜合評估后,獲得了天使投資,正式啟動項目。
中關村論壇現場,顧客在機器人咖啡館前排起了長隊,大家一邊等美味咖啡,一邊欣賞制作過程。主辦方供圖
將咖啡機器人做出后,張金開始考慮項目落地的計劃,在一些公共場所設立點位投放,將產品最大化曝光給線下消費者。2022年,第一臺樣機制作完成,并參加了當年的珠海航展,項目首次向公眾亮相。2023年初在深圳落地第一家門店,將樣機投放于深圳一家商場試運營半年,通過高強度運營,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改進了產品穩定性。2023年7月起小批量產品每月在深圳福田區不同場景(景點、寫字樓等)落地一家門店,打造單店模型并搭建區域運營模型,這也是好飲科技打造的咖啡品牌“呼嚕咖啡”。
目前,呼嚕咖啡已經進駐北京銀泰in01、北京中海地產廣場、北京瑞賽大廈、八達嶺長城、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深圳卓悅購物中心等20多個場地,更多場景也即將陸續入駐。張金表示,呼嚕咖啡此時產品穩定性、運營及供應鏈體系已準備就緒,2025年計劃在多城市推廣布局產品。
張金認為,連鎖咖啡品牌用機器人制作咖啡是趨勢,因為機器人能提高效率,相比人工更有優勢。“比如,人工咖啡師一天做100杯咖啡會很累,但機器人只要有電和原料,就可以輕松完成。”
開源大模型賦能現制飲品
近期新茶飲企業茶百道宣布,將DeepSeek、通義千問、階躍星辰等國產大模型技術,應用于門店管理、顧客服務、食品安全管控、效能提升等多個環節,逐步構建起“三位一體”的智能管理體系,并在全國8000多家門店實現規模化應用落地。
庫迪咖啡旗下茶飲品牌茶貓開業時,也一度將“機器人做奶茶”作為宣傳賣點。今年1月,庫迪咖啡正式發布人機協作戰略,門店由配料機器人、制作機器人和送餐機器人三部分組成,并稱未來將在全球范圍門店規模化推行商業機器人應用。
除了實現智能化操作,現制飲品機器人領域,也在考慮開源大模型的賦能。張金表示,現制飲品機器人未來的升級方向之一,就是借助開源大模型對內部智能經營系統進行升級優化,提升智能化水平。同時進行降本增項,對已完善產品線布局的機器人進行降本,降低成本以助力市場化和商業化,加快規模化進程。
智源研究院院長王仲遠也在中關村論壇期間接受采訪時表示,多模態大模型技術會給整個具身智能帶來一些新的變量。這些技術有助于機器人更快、更高效地擁有“大腦”,從而具備更強的智能。
對于參加本次中關村論壇,張金坦言,國家級平臺聚焦人形機器人、AI在行業應用及前沿科技交流合作,對行業有引導作用,例如不同廠商機器人的合作,也預示行業發展趨勢。張金感受到中國大模型雖距離通用型AGI(通用人工智能)能力仍遠,但在特定場景下,人形機器人已可進入部分生活、商業及工業場景發揮作用。
新京報記者 王子揚
編輯 唐崢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