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韓三平、王寶強擔任監(jiān)制,王寶強、陳明昊領銜主演的22集現(xiàn)實主義生活流罪案劇《棋士》,于3月25日正式登陸CCTV-8和騰訊視頻X劇場。該劇以圍棋教師崔業(yè)卷入信用社搶劫案為敘事起點,展開了一場兄弟殊途、黑白博弈的命運棋局。


《棋士》以獨特的“生活流罪案劇”定位,將罪案與人性交織于日常生活之中,以罪案為“殼”情感為“核”,既展現(xiàn)了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下的掙扎,又以圍棋為隱喻探討了人生的復雜棋局。作為騰訊視頻X劇場的又一力作,《棋士》以高飽和度的影像美學與冷峻的現(xiàn)實洞察,開啟了國產罪案劇對“有灰度的普通人”的探索。


王寶強主演現(xiàn)實主義生活流罪案劇《棋士》。


人物塑造

平凡中的復雜,生活里的真實


《棋士》在人物塑造上摒棄“非黑即白”的扁平化設定,通過瑣碎的生活細節(jié)與復雜的情感關系呈現(xiàn)了有灰度的普通人形象。崔業(yè)(王寶強飾)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符號化的角色,他是一個在生活中屢受挫折的普通人,也是停留在原地沒趕上時代列車的落后者。主創(chuàng)通過“手織毛衣”“老款運動外套”等造型細節(jié),以及“走路揣兜、眼神游離”的行為設計,精準刻畫了一個與社會脫節(jié)的邊緣人形象。他的轉變在現(xiàn)實的步步緊逼與自我欲望驅使下形成交匯——從用圍棋天賦策劃犯罪,到逐漸失控,這一過程既荒誕又真實。


劇中的人物關系充滿張力。崔業(yè)與崔偉的兄弟情,是“熟悉的陌生人”之間的暗自較勁。兩人職業(yè)與性格的對比,暗喻了時代浪潮下不同價值觀的碰撞。


崔業(yè)與妻子淑華的疏離,則源于“以愛為名的執(zhí)念”。他試圖用自以為正確的方式保護家庭,卻因不善表達、缺乏溝通,讓婚姻淪為錯位的獨角戲;崔業(yè)對兒子看似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卻也不可避免地陷入讓兒子學習圍棋而忽略他真實感受的困境中。這些關系不僅成為推動角色命運的重要伏筆,也映射了現(xiàn)實家庭中的溝通困境與情感裂痕,讓觀眾在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崔業(yè)與哥哥崔偉。


人性表達

平實的視角,冷峻的現(xiàn)實洞察


《棋士》以冷峻的鏡頭語言,將社會生活與人性博弈編織成一張密不透風的網(wǎng)。劇中崔業(yè)“焚燒衣服”這場戲極具象征意義:褪去衣物的崔業(yè),實則拋棄了過往的尊嚴與堅持的信念,從“棋士”淪為“棋子”。這種從“掌控棋局”到“被欲望反噬”的轉變,揭示了人在絕境中道德界限的模糊。


同時,該劇不僅呈現(xiàn)了真實而又復雜的人性,更通過剖析人在社會關系與情感關系中的遭遇與轉變,傳達人是社會化產物的思考,引發(fā)觀眾對崔業(yè)行為與動機的深思。這種探入平凡以見深刻的敘事方式,讓觀眾在細密的生活注腳里看見與現(xiàn)實接軌的人物,更為當下影視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的思考與表達方式。


作為一部罪案劇,《棋士》不滿足于懸疑獵奇,而是以“生活流”的細膩視角,展現(xiàn)普通人如何在現(xiàn)實擠壓與人性欲望下走向失控。崔業(yè)并非是絕對的反派,而是被命運推搡的凡人,他的“黑化”既源于命運的沉重打擊,也源于對尊嚴的求而不得。這種對復雜人性的包容性書寫,讓觀眾在罪案之外看見了命運之下個體的困境。


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編輯 佟娜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