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陳琳)今年是專利轉化運用三年行動的最后一年。3月2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司長王培章在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過去兩年,專利轉化運用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從專利質量上看,截至去年底,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4件,提前實現國家“十四五”規劃預期目標。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發明專利量達到134.9萬件,同比增長15.7%。高校和科研機構新增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占比提高到70.4%。

從轉化效益上看,去年,全國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達到61.3萬次,同比增長29.9%;其中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達到7.6萬次,同比增長39.1%,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王培章介紹,今年將繼續下大力氣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持續組織開展新增專利的盤點工作,不斷擴充專利轉化資源庫。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撐產業鏈重點企業加強與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協同創新,培育高價值專利組合。強化財政資助科研項目形成專利的聲明制度,對相關專利開展跟蹤監測,促進提升專利產出的質量和效益。


研究對轉化運用較快的領域建立快速審查“綠色通道”,對轉化率高的專利申請人給予優先審查等激勵政策。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探索運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對專利轉化運用情況進行深度分析,提高供需匹配精度和轉移轉化效率。重點關注高校和科研機構“自評”與企業評價均認為價值較高的專利,提升轉化對接的精準性,助力快速轉化。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