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建發國際發布年報顯示,2024年建發國際實現總收益約1429.9億元,同比增長6.4%;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利潤約48.0億元,同比下降4.6%,依然延續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就在財報發出當天,建發國際“換帥”,委任林偉國為董事會主席,田美坦接任行政總裁。至此,林偉國正式接任建發國際“一把手”角色。那么,在沖規模后,建發國際將如何打響“利潤保衛戰”?


銷售規模“縮水”,增收不增利


在房地產行業調整之際,房企銷售額普遍下降,建發國際的銷售規模也出現四分之一的“縮水”。


根據財報,2024年,建發國際連同其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累計合同銷售金額約1033.6億元,歸屬股東權益的累計合同銷售建筑面積約504.8萬平方米,同比分別減少約25.1%及24.3%。


另據克而瑞統計,2024年建發國際集團的(全口徑)銷售金額為1335億元,同比下降29.4%,銷售排名行業第7,較2023年提升了1位。


實際上,建發國際近年來被稱為“黑馬”,正是因為其銷售額保持了逆勢增長的態勢,即便在市場深度調整的2023年,其銷售額依然增長了13.5%,而2024年建發國際銷售額下降約25%至1335億元,這也使得建發國際的銷售額來到了近五年來的最低谷,而其2020年的銷售規模已經逼近2000億元。由此看來,“黑馬”建發國際也“失速”了。


從這份年報數據來看,從橫向行業比較,建發國際屬于表現上乘的上市房企,在2024年依然維持了1429.9億元的總收益,同時權益持有人應占利潤也維持在48億元;但是縱向比較,建發國際的權益持有人應占利潤也是處于三年來的低點,相比于上年下降了4.6%,且依然延續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由于2023年建發國際毛利率大幅降低,2024年,受結轉結構影響,建發國際的毛利率回升至13.3%。近6年來建發國際毛利率分別為25.9%、17.2%、16.4%、15.3%、11.9%和13.3%,建發國際要想進一步提高利潤水平,毛利率還需要再上一個臺階。


根據克而瑞數據,2024年建發國際拿地金額530億元,同比下降40%,排名行業第六位;拿地強度(拿地金額/銷售金額)為 40%,同比雖然下降7個百分點,但仍然較高。截至2024年6月末,其土地儲備1445萬平方米,較2023年末下降7%。今年1-2月,建發國際拿地金額101億元,拿地強度提升至55%。


負債方面,截至去年年末,建發國際負債權益比率為87.6%,相比于2023年年末的93.2%有所下降,主要由于非控股權益的貢獻增加所致。同時,建發國際有約115億元借款需要在一年內償還。截至去年年底,其銀行以及手頭現金約為572.6億元。


林偉國接掌“帥印”后的挑戰


在發布業績公告的當天,建發國際也進行了高管調整。


根據建發國際公告,自2025年3月26日起,目前擔任執行董事的林偉國已獲委任為董事會主席及公司提名委員會主席,同時不再擔任公司行政總裁。目前擔任執行董事的田美坦已獲委任為行政總裁;此外,趙呈閩不再擔任董事會主席及提名委員會主席,但留任為執行董事。


這也意味著,46歲的林偉國正式成為建發國際“一把手”。


據公開資料顯示,林偉國于2007年9月加入建發房產工作,此后擔任過財務總監、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等職位。自2019年起,林偉國加入建發國際,曾擔任行政總裁、財務總監及首席運營官等職位。


從林偉國的經歷來看,其曾經帶領建發國際邁進2000億元的梯隊,成為房地產下半場的“黑馬”,如今,林偉國升任“一把手”,如何帶領建發國際打響利潤保衛戰,值得期待。


對于今年的策略,建發國際表示,將加快去化進程,穩價格穩利潤,提升周轉速度,加快現金回升;同時,努力擴大銷售規模,提升銷售品質。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徐倩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