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摩爾線程的過去,時間不長但是一直在與技術賽跑。


2020年10月,摩爾線程正式運營,一年后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同年11月首顆全功能GPU研制成功。當年,摩爾線程創始人張建中“打造中國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想法已經在心中生了根,他迅速組建了擁有多個技術骨干的核心團隊。


“創業初期,我們的辦公區很小,只在三樓有一部分工位,研發、產品、職能部門都坐在一起,連空調和門都是我們自己安裝的。”如今,摩爾線程CEO助理付海良回憶起來眸中含笑,“大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也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每天下午5點集體做俯臥撐,這是為了讓大家有健康的身體。鍛煉結束后,大家又會集中探討產品方向、定位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常常上演一輪又一輪的“唇槍舌劍”。


摩爾線程是國內極少數既覆蓋了圖形渲染,又支持AI高性能計算的國產GPU公司。不足五年時間,產品覆蓋了從云到端,為各行各業的數智化轉型提供全棧計算支持,已經迭代了5顆全功能GPU芯片,研發速度遠超同行。


摩爾線程也有著更大“野心”,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GPU領軍企業,為融合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的數智世界打造先進的加速計算平臺。


“四大引擎”多元化應用,醫療、繪圖、游戲全面開花


走進摩爾線程的展廳,宛如一個科技小世界,陳列著公司自主研發的全功能GPU芯片。


摩爾線程的GPU芯片和顯卡產品。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攝


全功能GPU展示了強大功能,也是科技創新的力量。據摩爾線程相關技術人員介紹,全功能包含“四大引擎”,包括AI訓練與推理、視頻編解碼、圖形渲染、科學計算和物理仿真。


在展廳內的技術演示區,摩爾線程GPU芯片的實際應用成了見證奇跡的角落。


摩筆馬良在演示AI繪圖功能。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攝


作為一個軟硬件均實現純國產的創新力作,摩筆馬良一分鐘內就能完成個性化的創意人像生成,無論是浪漫櫻花,還是海盜船長,幾十種預置風格用戶只需簡單三步便能實現——上傳真實人物原圖、輸入文字描述、生成人像圖片。


根據介紹,摩筆馬良支持中英雙語文字描述,可以一次性生成多張圖片,但對中文、中國文化有著更準確、更深入的理解,便于進行中文運筆意境創作。


摩筆馬良是以夸娥智算集群為算力底座,基于圖形計算和AI計算打造的軟硬一體化AIGC內容創作平臺。在摩筆馬良創作管線中,摩爾線程部署了MUSAChat自研大語言模型,可以補足Prompt工程,及時潤色、翻譯用戶的輸入文本,以進一步增強語義理解。此外,摩筆馬良可基于用戶的文本指向,靈活調用SDXL和SD1.5兩代模型能力,生成細節豐富、富有藝術感的圖像結果,最終實現科學與藝術的靈感交融。


在展廳現場,工作人員輸入了50字的文字描述,包括“水墨工筆風格繪畫,荷花,荷葉,黃藍配色,簡約的線條,白色背景”等,收到指令后,摩筆馬良立刻開始創作,很快一幅精美的荷花圖躍然于屏幕。


摩爾線程在醫療行業的應用案例。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攝


依托全功能GPU的強大優勢,摩爾線程也進行了攻堅戰。攜手合作伙伴推想醫療,成功完成冠脈CT造影圖像血管狹窄輔助評估軟件的國產化適配及遷移,突破Al算法開發環境、軟件運行環境和基礎算力匹配的多重技術瓶頸,提升了AI醫療領域國內產業自主可控能力,實現了國產醫療領域 AI 產品與國產芯片適配從0至1的跨越。


工作人員講解氣象大模型。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攝


展廳內,氣象大模型同樣引人駐足,借助摩爾線程的全功能GPU,其可將氣象模型與數字孿生相結合,實現基于數字孿生場景的災害預測、防災預演等應用。


摩爾線程正在多個領域展開拳腳。據摩爾線程相關技術人員介紹,2024年11月,摩爾線程發布全新圖形顯卡驅動,正式支持DirectX 12 API,成為國內首個支持DirectX 12游戲的國產GPU。摩爾線程GPU可以流暢運行《黑神話:悟空》等3A大作,是國產GPU陣營中唯一可以全面兼容先進圖形API應用的產品,可滿足用戶在游戲、娛樂、3D開發等多場景下的實際使用需求。


了不起的芯片背后:沒有英雄的英雄團隊


摩爾線程簡史上,有著多個帶著突破標簽的節點,而首顆GPU芯片研發遠超同行的速度一直難以忘卻。


“最開始的時候,這就是一件很具有挑戰性的事情,是公司所有員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那時候,國家在發展信創,我們做了非常多國產化適配工作。大家知道,國內有多家主流CPU廠商,有十幾家操作系統廠商。在國產化適配方面,復雜度非常大。我們全功能GPU的四大引擎,圖形、視頻、AI、科學計算和物理仿真,這些領域都是要應用的方向。”付海良對記者回憶稱,這個過程讓他們認識到,一定要找到一個精準市場,能夠讓客戶快速使用產品,實現增長。


大量市場調研,集體潛心鉆研,創業之初的摩爾線程傾盡全力。


據HR負責人沈潔介紹,摩爾線程構建了一支涵蓋GPU芯片IP研發、系統軟硬件設計、生態建設、市場營銷等多領域的高端人才隊伍,公司員工絕大部分為研發人員,這為其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提供了人才基礎。


“我們是以1.5倍速甚至2倍速在迭代產品。”沈潔告訴記者:“我們的研發團隊,將近90%的研發人員來自985、211和全球QS排名前100的院校。我們非常倡導團隊協作和團隊精神。在芯片的研發過程中,有上千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非常資深的專家。而把這么多環節一環一環很好地拉起手,才能做出來一顆了不起的芯片。所以我們內部經常說,我們是一個‘沒有英雄的英雄團隊’。”


數年投入,摩爾線程的技術含金量持續攀升。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截至2025年2月,摩爾線程獲得470項授權專利,穩居國內GPU企業中專利授權數量首位。這些專利主要覆蓋了處理器架構設計、AI應用、驅動軟件設計、GPU算力集群等關鍵技術領域,充分展示了摩爾線程在技術創新上的深厚積累和前瞻布局。


2024年11月,摩爾線程憑借夸娥(KUAE)智算集群項目斬獲“2024中國·海淀高價值專利培育大賽”一等獎。此外,摩爾線程還取得了知識產權貫標認證,這一認證屬于貫徹國家標準(GB/T29490-2023)的國家級資質認證,是對公司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科學性、系統性、規范性和專業性的證明。


競爭中披荊斬棘,政府護航銀行助力


摩爾線程的突圍逐漸被看見,2023年3月,獲得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評定,次年獲北京市獨角獸企業授牌,2024年9月,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半導體芯片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對于一個需要重投入、長周期、輕資產的芯片設計企業來說,高速增長無疑面臨諸多挑戰。


記者注意到,摩爾線程成立四年多時間內完成了數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國移動、深創投、上海國盛、中銀國際、建銀國際、招商局創投、中關村科學城、紅杉資本等知名國資和風投機構。


摩爾線程能夠在科技藍海中逐夢,也離不開政府加持。摩爾線程公共關系事務部總經理劉潔告訴記者:“我們的首顆芯片‘蘇堤’就是在海淀區中關村示范區展示中心發布。當時正處于特殊時期,條件很艱難,是海淀區政府的支持和幫助,我們才得以順利完成發布會。”


“在政府的促成下,我們還和很多企業建立聯系、達成合作。比如和推想醫療等數家創新企業的合作。我們能感受到,海淀區政府致力于區內企業之間形成很好的生態互動。”劉潔說。


2022年,摩爾線程與北京銀行中關村分行建立了聯系。摩爾線程團隊表示:“北京銀行很是信任我們,很快為我們量身定制了一份數億元的貸款方案,北京銀行的科技(普惠)金融專營團隊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就將這筆資金落定,并通過北京市首貸貼息政策幫助降低融資成本,為我們的產品研發和創新提供了重要助力。”


2023年10月,摩爾線程經歷成立以來的又一次考驗,北京銀行再次伸出援手,承諾不會抽貸斷貸,給摩爾線程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此后,北京銀行通過專為高新技術企業設置的“融信寶”產品,將摩爾線程貸款支持又增加了一定額度。


如今,“狂奔”的摩爾線程,已經擁有千余家生態伙伴,形成了強大的生態網絡。此外,公司保持每年迭代一顆全功能GPU芯片的節奏,建立了從芯片、板卡、集群到軟件的全棧AI智算產品線,也是國內僅有的在B端、C端均有產品布局的全功能GPU企業。


摩爾線程的大膽探索和勇于創新,不僅是國產技術的飛躍,更是為世界展示中國創造的獨特魅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李云琦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