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成都住宅用地成交樓面價的最高紀錄再次被刷新。


當天,成都錦江區金融城三期板塊49畝地塊出讓,吸引10家房企競價。經過213輪競價、一個多小時的拉鋸戰后,該地塊以溢價率106%成交。最終的贏家是建發,成交樓面價4.12萬元/平方米,不僅打破成都宅地樓面價的“天花板”,也是成都首個成交樓面價超4萬元/平方米的住宅用地。而這距離上一次成都樓面價破紀錄僅過去了16天。


在業內人士看來,2025年以來,成都核心區域土地市場持續高熱,優質地塊普遍高溢價成交,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下場爭奪,體現出對成都核心區域市場的高度認可。


16天內兩次打破樓面價紀錄


金融城三期板塊49畝地塊是一塊容積率2.5的純住宅用地,起始樓面價2萬元/平方米。在3月27日競拍當天,吸引了招商蛇口、建發、仁和置業、中旅、遠達房產、華發集團、錦江統建+金茂、成都交子金融、華潤置地、中海地產共計10家房企及聯合體參拍,從參拍房企陣容來看也足以說明該地塊價值。


在開拍前,業內預測該地塊成交價或為3.5萬元/平方米,但最終結果說明之前的預測仍過于保守。競拍后期,建發、錦江統建+金茂、遠達之間的競爭趨于白熱化。經過213輪競價,最終由建發以4.12萬元/平方米樓面價摘得,總價33.47億元,溢價率106%,不僅刷新了成都宅地樓面價紀錄,也誕生了成都首個成交樓面價超4萬元/平方米的住宅用地。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距離上一次成都土地市場樓面價破紀錄僅過去了16天。3月11日,招商蛇口在成都的土拍市場上,以約27億元、樓面價3.17萬元/平方米、溢價率70.43%競得高新區大源地塊,創下當時成都涉宅用地成交樓面價新高。


再往前,2024年9月,貝殼找房旗下的貝好家以2.73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拿下了錦江區金融城三期H12地塊,刷新當時成都樓面價紀錄。而這塊地與今天建發奪下的地塊僅一街之隔。


中指研究院成都公司總經理黃雪表示,建發此次拿下的地塊位于當前市場熱度集中的金融城三期板塊,該區域作為金融城整體規劃的升級擴能補充,不僅產業規劃能級高,而且在城市界面及居住功能上也有望成為成都的新標桿。目前區域內路網交通已十分完善,教育配套不斷導入,地塊對面即為已基本建成的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金融城校區)。


建發“殊死一搏”拿下“三高”宅地


在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看來,此次成都地塊成交呈現“三高”特征,即地價高、溢價率高和競拍頻次高。其中,地價高主要體現為該地塊的樓面價創新高,達到4.12萬元/平方米。同時,溢價率非常高,達到了106%,從溢價率來看,目前各地熱點地塊一般都是在20%,但此次達到了3位數的溢價水平,確實非常罕見。最后是競價達213輪,說明競價頻次非常高,房企拿地的意愿非常強烈。


“2025年以來,成都核心區域土地市場持續保持高熱,優質地塊普遍高溢價成交,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下場爭奪,樓面價連續大幅刷新,體現了開發企業對成都核心區域市場的高度認可。”黃雪表示,2025年的成都,將是“新規產品”、高改產品供應增加的一年,在“好房子”政策的指引下,成都將涌現出大量優質項目,刷新居住理念的同時也將重構市場量價格局。


從目前來看,成都“高價地”頻出,此次建發“殊死一搏”拿下的“地王”,只有開發出“王炸級”產品,才能配得上這個價格。據悉,自2007年進入成都市場以來,建發深耕成都,開發了建發央璽、建發天府養云、建發央著等知名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12月31日,4宗位于成都青羊區的涉宅用地出讓,最終4宗地全部被建發拿下,面積合計約158.45畝,成交總價合計約34.18億元。而到了2025年,建發仍然處于急于補倉的階段。


多地成交樓面價連創新高


2025年開年以來,核心城市優質地塊不斷升溫。一季度截至3月27日,北京、杭州、成都等地成交樓面價均創新高。


比如,3月25日杭州濱江西興單元地塊以7.29萬元/平方米樓面價成交,3月18日北京海淀樹村地塊成交,樓面價10.23萬元/平方米,分別刷新杭州、北京涉宅用地成交樓面價的最高紀錄;2月26日,天津和平區山東路地塊以4.34萬元/平方米樓面價成交,刷新2018年以來天津涉宅用地的樓面價最高紀錄。


從當前土地市場特征來看,“熱點城市或新一線城市成為近期土地投資市場的焦點。包括此前杭州土拍,也呈現了非常高的熱度,說明此類城市屬于房企投資的優質城市,并將繼續推動土地價格拉升。”嚴躍進認為,房地產市場的“止跌回穩”從房屋交易傳導到土地交易,市場回暖的基礎很強。另外,各地房企持續看好高品質或優質的地塊。此類地塊顯然是要進行高端項目開發,也從側面反映出房地產市場對高品質住宅的需求較強。


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認為,土拍熱度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房企對核心城市新房市場銷售回穩的看好,補倉意愿較高,同時年初拿地能夠在當年進入銷售階段,有助于回籠資金,提升周轉效率。另外,各地政府加大優質地塊的供應力度,一季度各地推出了不少位于城市核心區、配套成熟的地塊。從短期來看,在房企拿地持續聚焦的背景下,對核心城市優質地塊仍將保持較高關注度,但低能級城市土地市場或仍面臨一定壓力,市場分化現象將延續。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袁秀麗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