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109.9億元,同比下降0.3%(按可比口徑計算)。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0.09萬億元,同比增長2.8%;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53%,同比下降0.14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表示,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繼續改善,利潤降幅收窄,裝備制造業和原材料制造業利潤由降轉增,“兩新”政策效果繼續顯現,工業企業效益狀況呈現穩定恢復態勢。
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增長加快,政策效果繼續顯現
觀察1-2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驅動因素,銀河證券宏觀研究團隊指出,量的提升是企業收入利潤上升的主要原因。從量、價、利潤率三要素模型來看,貢獻最多的還是量,1-2月工業增加值實現同比5.9%的強勁增長。價格和利潤率小幅改善,但仍在負增區間,對利潤進一步回升形成拖累。
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陶川指出,從量、價、利潤率拆解來看,1-2月表現為“量上價下、利潤率負增”的形勢,生產的優異表現再次成為工業企業利潤的重要支撐,而價格和利潤率的進一步下滑是導致開年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由正轉負的“導火索”。價格方面,受國內市場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等因素影響,開年PPI仍處于負增長區間;利潤率方面,今年開年企業成本費用比去年同期更高一些,從而壓低利潤率讀數。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研究團隊指出,綜合來看,雖然價格指標偏弱對企業利潤修復的制約仍存,但在全面擴大國內需求的政策指引下,今年新一輪“兩新”政策在去年全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力擴圍,在此背景下工業生產呈現出一定韌性,帶動1-2月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整體上仍處在修復軌道內
從趨勢來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自2024年10月以來逐步修復,今年1-2月增速雖邊際回落,但整體上仍處在修復軌道內。
對于后續工業企業利潤走勢,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認為,展望一季度末,2月官方制造業PMI有所提速,企業訂單及生產經營活動預期處于較高擴張水平,預計工業部門經營環境將進一步改善。2025年初以來,隨著“兩新”“兩重”等政策持續加力擴圍,2024年底推出的不少政策正在逐步落地實施。截至3月下旬,年內已累計發行國債近3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逾2.2萬億元,融資環境持續向好,有助于推動“兩重”“兩新”政策進一步顯效,存量商品房和土地收儲行動也將陸續落實,推動房地產行業銷售回暖、加快商品房去庫,促進終端消費需求增長,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有望在一季度末由負轉正。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瑞東團隊指出,當前隨著“兩新”政策持續顯效,工業企業利潤邊際改善,庫存營收增速同步回升,呈現主動補庫跡象,但仍需要穩增長政策持續呵護。一是,受營業成本偏高等因素影響,企業利潤率較低,約束工業企業利潤恢復彈性;二是,價格方面,PPI同比修復速度偏慢,等待后續供給側改革加快推進,進一步調節供需關系;三是,未來出口前景仍面臨不確定性,加之“兩新”政策的持續推出可能透支部分消費力,需關注后續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的擴內需效果。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研究團隊認為,向后看,隨著特朗普對華加征關稅措施的不斷加碼,以及歐盟國家經濟修復前景仍不明朗,外需或將面臨更大不確定性,同時,在全年實現5%的經濟增速目標下,提振內需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預計后續宏觀政策出臺將遵循“能早則早、寧早勿晚”的原則,一方面加快“兩新”政策落地顯效,另一方面財政融資有望保持較高水平并盡快轉化為實物工作量,以此為企業利潤回升提供支撐。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