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北京證券交易所(簡稱“北交所”)上市委員會召開2025年第1次審議會議。會議結果顯示,四川西南交大鐵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交大鐵發”)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會議提出問詢的主要問題包括公司的經營業績、生產設備和獨立性。


交大鐵發是今年北交所首家IPO(首次公開募股)上會企業,同時也是北交所時隔近三個月再迎IPO上會,交大鐵發過會標志著北交所2025年IPO審核重啟。


技術實力與行業地位成為過會關鍵因素,但客戶集中度較高


交大鐵發從2024年6月受理至過會,歷時僅9個月,其技術實力與行業地位為關鍵過會因素。交大鐵發是一家專業從事軌道交通智能產品及裝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并提供專業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的股權較為分散,無控股股東。


公司產品多次應用于國家重大鐵路建設項目。公司的快速鋼軌打磨車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驗收上線,打破了快速鋼軌打磨裝備的國外技術壟斷。


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2022年至2024年營收分別為2.35億元、2.73億元、3.3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379萬元、4896萬元、5610萬元,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此次IPO擬募集1.68億元,用于新津區交大鐵發軌道交通智能產品及裝備生產新建項目、新津區交大鐵發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及售后服務網絡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不過,交大鐵發產品主要應用于新建及改造的鐵路或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鐵路行業有關的大客戶已成為公司收入增長的重要支撐。報告期內(2022年-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合計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3.36%、87.96%和94.09%,客戶集中度較高。


報告期內,公司對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1.20%、47.85%和70.74%,公司對國鐵集團存在單一依賴的情形。同時,報告期內國鐵集團也是公司第一大供應商。公司主要向其采購監控單元、線路接入集成系統軟件、地震終端設備等。2024年度,公司向國鐵集團的采購金額占采購總額的比例超過50%。


“專精特新”標桿企業快速過會,北交所支持科創企業力度凸顯


交大鐵發作為“專精特新”標桿企業快速過會,體現北交所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的定位。


3月初,證監會主席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要加快健全專門針對科創企業的支持機制。聚焦科技創新活躍、體現新質生產力方向的領域,用好“綠色通道”、未盈利企業上市等制度,穩妥實施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更精準支持優質科創企業發行上市。監管表態釋放IPO積極信號,凸顯了對于科技創新企業上市的支持力度,未來預計科創企業將成為A股上市的主力軍。


市場人士指出,企業的創新性或將成為北交所審核企業IPO的核心標準之一,擬IPO企業或需要通過研發投入、知識產權積累和技術成果轉化等維度體現創新屬性,包括研發投入量化標準、研發人員配置和創新成果產出等指標。


此外,企業需通過自主研發或合作研發形成核心技術,鼓勵參與國際、國家或行業標準制定的企業上市融資,以體現行業影響力。通過上述指標和導向,交易所將篩選出具備核心技術、持續創新能力和規范治理結構的企業,從而提升市場整體質量。


市場人士預計,戰略性新興產業,如半導體、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領域的具有高成長性和技術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也將成為北交所鼓勵上市的目標之一。2025年預計新上市企業中,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占比將超過50%。


根據北交所官網顯示,目前北交所已過會待注冊企業共有8家,其中,萬泰股份、博達軟件、丹娜生物、交大鐵發是過會狀態,金則利等4家企業是提交注冊狀態。


此外,成都長城開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于2025年3月28日在北交所上市,發行價30.38元/股,募資超過10億元,成為北交所設立以來規模最大的IPO項目。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 編輯 陳莉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