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張璐)3月27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10項重大科技成果發布。“60MW/600MWh液態空氣儲能示范項目”作為其中一項成果發布。

 

液態空氣儲能是一種新型大規模長時儲能技術,能夠將電網無法直接消納的無形的電能轉化為有形的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液態空氣存儲,在用電需求高峰時釋放電能,可實現“削峰填谷”。儲能時液態空氣密度相對于室溫氣態空氣提升約750倍,但仍處于常壓狀態存儲,因此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


立足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為發展安全高效的規模化新型儲能技術,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王俊杰團隊在液態空氣儲能技術研究和應用領域深耕十余年,形成了從理論創新到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再到工程示范應用的完整鏈條。研制出60MW/600MWh液體空氣儲能系統及關鍵裝備,近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第四批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成為我國能源領域技術重大創新成果之一。


60MW/600MWh液態空氣儲能示范項目建設現場。受訪者供圖


據王俊杰介紹,基于已建成的500kW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示范平臺,團隊提出深低溫梯級液化蓄冷工藝和常壓低溫存儲技術,大幅提高空氣儲能密度,將蓄冷效率從60%提升至90%。先后建成100kW液態空氣儲能示范平臺、低溫蓄冷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平臺,涵蓋10kW級、500kW級固相串并聯蓄冷和100kW級液相工質蓄冷基礎研究系統。開發出液態空氣儲能系統的多能互補、多能聯供工藝技術,為液態空氣儲能技術的規模化部署和多元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推動液態空氣儲能技術產業化發展,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聯合中國綠發投資集團成立了中綠中科儲能技術有限公司,正穩步推進青海格爾木60MW/600MWh液態空氣儲能國家級首臺套示范項目建設。項目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采用七項國際創新的關鍵核心技術,首次實現了從百千瓦級到萬千瓦級液態空氣儲能系統的規模化發展。

 

項目獲批2024年度國家能源局新型儲能示范項目和國家發改委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是目前全球在建液態空氣儲能領域儲能規模最大的項目,對推動我國能源轉型和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編輯 白爽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