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明天(3月27日)開幕,今天下午,新京報記者探訪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和新聞中心,體驗“科技辦會”帶來的新鮮感。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會突出人形機器人應用,營造“機器人無處不在”的氛圍,機器人迎賓、交流、表演,將科幻感拉滿。
中關村論壇主會場,兩個機器人在“握手”致意。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人形機器人現場秀才藝
咚!咚!咚!在論壇年會主會場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高矮不一的人形機器人跺著腳滿地行走,頗有科幻電影的既視感。和幾年前經常踉踉蹌蹌的機器人相比,如今的機器人穩健了不少。
接待臺后,美麗的機械姬妮婭耐心解答著每一位參會者的疑問,她姿態靈動、面露微笑,還能揮手、比耶、做出OK手勢,高情商的交流將情緒價值拉滿。“妮婭的智能源于神經網絡深度學習、情緒識別算法、人臉識別技術及人機交互設計的深度融合。在自助搭建平臺上歷經精密訓練,使她能夠敏銳觀察用戶行為、精準分析需求、快速學習新任務并作出智能決策,可以用于公共服務、教育、陪伴、文娛等領域。”清飛科技公司工作人員說。
會議室門口,服務機器人禮貌地搖起了鈴鐺,這是在提醒參會者,會議馬上開始,請趕緊進場。休息區,有的機器人寫毛筆字,有的和體驗者聊天,有的沖咖啡,有的泡功夫茶,忙得不亦樂乎。據北京軟體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這款泡茶機器人堪稱“現代茶藝大師”,可以完成自動加水、泡茶、茶水分離、倒茶以及奉茶等動作,并精準控制浸泡時間和茶湯濃度。記者注意到,它的夾爪由柔性材料制備,能夠模擬人手的抓取動作,抓取軟質不定型物體,比如紙杯等。
兩個接待機器人在和嘉賓互動。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場館中,6個加速進化的T1機器人列隊行走,它們身高只有1.2米,卻憑借“人多”走出了浩浩蕩蕩的氣勢。這些機器人脖子上系著小領結,認真服務的態度讓人忍俊不禁。據悉,T1全身具有23個自由度,主打輕巧靈活、皮實耐摔、開發者友好的特點。這款機器人具備超大AI算力,開發者可以輕松部署不同的模型和算法。在主會場迎賓環節,它們可以語言交互,為嘉賓提供智能引導服務。
機器人在展示自己的“彎腰”能力。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另外一款中醫機器人,吸引了探訪的記者們排隊體驗。根據語音提示拍照,雙手緊握扶手的感應區進行經絡分析,再回答幾個問診問題,就能得到一張體檢報告。據北京玦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這款玄黃識儀多模態健康檢測儀融合中醫望、聞、問、切理論與人工智能技術。依托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所、智譜華章等共建的聯合實驗室,構建中醫診斷知識圖譜,以玄黃大模型為核心,僅需2分鐘,就能對80余項健康指標展開科學智能檢測。檢測完成后,系統會為體驗者量身定制個性化的營養、護膚、保養、運動干預方案。
據中關村國際會展運營管理公司工作人員徐若華介紹,本屆論壇年會突出人形機器人應用,營造“機器人無處不在”的氛圍,圍繞迎賓、交流、主持、表演、服務等5大類核心場景,遴選15家機器人企業的百余臺代表性產品,大家在現場能看到機器人跑步跳舞、吹拉彈唱、寫詩作畫、服務陪伴等,還能欣賞到多款機器人聯袂上演的科技秀。
“小關咖啡店”營業,一個機器人就可以操作所有業務。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智能辦會,成果發布片等視頻均借助AI生成
中關村論壇不僅是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平臺,也是前沿技術展示應用的舞臺。為充分發揮論壇“科技風向標”作用,讓與會者充分體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便捷性和未來感,本屆論壇年會圍繞智慧辦會、便捷參會、智能服務、綠色辦會等多個方面,深度融合具身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大模型、低碳等前沿科技,打造多維度的應用場景。同時,也為各類新技術驗證、新產品落地、新應用推廣提供一個高質量、大規模、集約化的平臺空間。
在智能辦會方面,年會挖掘人工智能特別是大模型技術的應用潛力。比如,使用AI同傳系統,基于聲紋識別、語音擬合技術,實現用演講者的原聲進行同傳翻譯。運用大數據平臺,基于大模型技術集群,對上千條招引線索和參會企業信息進行快速分析,挖掘有價值信息。使用文生視頻技術制作視頻,年會暖場片、成果發布片等視頻均借助AI生成。打造AIGC工作站,搭建AI智作平臺,為記者在文本創作、繪圖、辦公等方面提供智能輔助。
超逼真的書法機器人在展示書法技藝。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全面使用電子桌簽、座位查詢等各類智能服務
本屆論壇年會突出科技賦能,重點打造無感通行、安全有序參會體驗,全面使用電子證件、電子桌簽、會場導航、座位查詢等各類智能服務,覆蓋從入場到落座參會的全流程,指引參會者快速準確到達會議區域,實時了解會議信息。嘉賓在進入安檢門時,上方屏幕會自動顯示他的會場位置等參會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會場布置全面使用可循環利用物料,論壇資料全部提供電子版,印刷品和文創產品均采用可回收材料。比如,論壇手提袋由回收塑料瓶與竹纖維制作而成。動態優化周邊導航路線,安排無人駕駛接駁體驗,擺渡車全部使用新能源車。會場周邊還科學投放共享單車,讓綠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新聞中心可享受極致觀影體驗
本屆論壇年會新聞中心也別具匠心。在這里,“小關”的文創店鋪正在營業,科學主題徽章、雨傘、絲巾等文創衍生品琳瑯滿目。素描機器人、寫毛筆字機器人、沖咖啡機器人等機器人輪番秀絕活,奉上一場科學盛宴。
中關村論壇新聞中心啟用,機器人隨時為記者送水。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在入口處,一塊大屏幕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屏幕上播放的是電影《哪吒2》的預告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塊是CINITYLED電影放映系統。它的寬度是7米,高度是2.95米,4K分辨率,由700多萬顆優質燈珠構成。”據中影科技工作人員介紹, 傳統影院受限于24幀/秒的播放標準,畫面模糊、動作卡頓等問題長期存在。中影CINITYLED系統以4K、120幀、3D、高亮度、廣色域、高動態范圍和沉浸式聲音等7大核心技術突破,重新定義了觀影體驗的極限。 “大家看到的效果就是動作片更連貫,畫面更亮,看到的色彩也更多。”
它搭載了全球首創的高幀率媒體播放器,支持4K,120幀/秒原生放映,是當前國際最高幀率標準的兩倍。其畫面亮度最高可以達到500nit(尼特),色域覆蓋常規DCI-P3 范圍的140%,這些指標均超越國際領先品牌的IMAX和杜比影院播放系統。
CINITYLED系列從核心LED燈珠、驅動算法、媒體服務器生產到制版系統實現全部國產化,已在北京搭建全球首個CINITYLED專屬母版制作基地,徹底打破了國外在電影放映行業的技術壟斷。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張磊 校對 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