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春分的到來象征著陰陽平分、晝夜均衡。該時節,自然界正經歷著陰消陽長的轉折期,萬物開始旺盛生發,人體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在經歷著這種調節過程。然而,現代人作息不規律、生活壓力大,容易打破這種自然平衡。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魏蔚提醒,人們在該時節應調節好身心健康,避免發生煩躁易怒、睡眠欠佳等問題。
《黃帝內經》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人們在春季可以配合自然界陽氣生發的特點調節作息。魏蔚建議,該時節應規律作息,適當早起,起床后可以在空氣流通的地方進行3-5分鐘的深呼吸,既能疏肝理氣,又能平和心神,減少疲憊感。“習慣晚睡或作息不規律的人群,可以先從減少咖啡、茶等提神飲品的攝入入手,以固定起床時間為目標,不必過分追求早睡,循序漸進地調整作息規律。”魏蔚說。
“動以養形,靜以養神”是中醫養生的重要法則,養生貴在動靜結合,形神共養。魏蔚指出,人們宜通過適度運動來調養身心。例如,晨起練習10-20分鐘的太極或八段錦,傍晚進行20-40分鐘的徐緩散步。運動時以微微汗出為度,不要過于勞累,這樣既能促進氣血運行,又不耗傷陰氣,是中醫養生動靜結合、陰陽調和的體現。
飲食方面,魏蔚認為應遵循“春夏養陽”的原則,飲食宜選擇辛甘微溫的食材,如山藥、蓮子、大棗等,可適量食用蔥、姜、豆芽等食材,助陽氣生發舒展,減少苦寒食物,節制冷飲冷食,以免損傷脾胃陽氣。同時,可以適當飲用一些疏肝理氣的茶飲,如菊花茶、玫瑰花茶等,幫助維持肝氣條達,氣血通暢。
此外,魏蔚還建議通過穴位按摩和調節居室環境的手段調養身心。
穴位按摩
人們可以每日用5-10分鐘的時間,依次輕揉疏肝理氣的穴位,如太沖穴(位于足背前方跖骨間隙處)、合谷穴(手掌第一、二掌骨間隙虎口處)和內關穴(腕橫紋上二寸,兩筋之間)等。按摩時以指腹輕柔按揉,每個穴位1-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日常多按摩這些穴位有助于疏肝解郁,寧心安神。
調節居室環境
保持室內溫度濕度適宜,每天開窗通風,可以在室內擺放一些綠色植物,既能調節空氣,又能養目舒心。有條件的人可以適當使用淡雅的香薰或芳香精油等,既能解郁醒腦,又可寧心安神。
最后,魏蔚提醒,如果出現持續性失眠、情緒劇烈波動或明顯的身體不適,建議及時就醫。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