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智駕的時代已經來臨,或許5年之內就能看到完全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分享了自己對中國汽車智能化、出海的看法。


在他看來,要通過加快自動駕駛系統立法、建立標準體系,更好地促進智駕安全。此外,中國汽車“出海”要構建統一的共性數據庫,共同規避潛在風險并避免重復資源投入。


建議加快完善自動駕駛系統立法


新京報貝殼財經:智駕技術推動著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在智駕越來越普及的同時,令更多人關注的是,到底如何保證智能駕駛更安全?


朱華榮:全民智駕的時代已經來臨。我們判斷,L3級自動駕駛、L4級無人駕駛等技術的實現會比此前想象得更快,或許5年之內就能看到完全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今年兩會我也帶來了關于加快完善自動駕駛標準和法規的建議。對于智駕安全,我認為要從兩大方面來看。


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我國自動駕駛系統立法。結合我國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建議建立責任認定機制,對不同等級和形態的自動駕駛車輛明確責權劃分,以滿足自動駕駛汽車上路需求。


同時,要加快完善具有引領作用的自動駕駛標準體系。基于我國在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和準入等方面開創性的嘗試和成果,建議推動完善對應的標準體系,確保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可靠應用,促進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化和規模化發展。無人物流車相關技術標準和法規也要統一,用一套體系通過不同條款和等級去約束。


另一方面,從汽車企業自身來看,建議做好智能駕駛的研發、小步快跑,不斷優化迭代,多進行示范運行,從局部區域示范運行擴大到全面運行。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從輔助駕駛向更高等級自動駕駛逐步迭代。


智駕實際上要比人的駕駛更加安全。在交通事故原因分析中,超過95%是人為原因造成的,從當前長安的智能駕駛運行數據來看,開智能駕駛和不開智能駕駛對比,事故率已下降70%,未來會下降更多。如我們旗下的阿維塔品牌,該系列車型的智能駕駛總里程超3.3億公里,占總行駛里程的26%。


新京報貝殼財經:車輛購置稅是你多年來一直關注的問題,此次為何聚焦到分層設立購置稅?


朱華榮:此次我帶來了關于車輛購置稅分層分級征收的建議。車輛購置稅征收范圍包括所有車輛,對符合技術要求的新能源車進行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這一優惠政策,較大促進了新能源汽車普及。2024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287萬輛,滲透率已超過40%。但業內也存在著“新能源車大型化發展,不利于綠色轉型發展”的問題,為了引導新能源汽車低能耗消費趨勢,建議2027年12月31日后對新能源汽車分級征收車輛購置稅。


另外,當前稅收政策對燃油車統一征收10%的車輛購置稅,我認為不利于燃油車節能減排。為體現燃油車能耗差異,引導消費者購買低能耗車型,建議對燃油乘用車按排量進行車輛購置稅征收。


海外汽車市場有必要構建共性數據庫


新京報貝殼財經:近年來中國汽車出海如火如荼,長安汽車也取得了很多成績。你此次帶來汽車海外市場構建共性數據庫的相關建議,背后原因是什么?


朱華榮:中國汽車品牌正加速走向海外市場,但在國際化進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我認為主要包括三點:一是政策法規紛繁復雜,各企業重復投入,資源浪費較大;二是氣候、環境、路況等多樣性,對企業適應性帶來挑戰;三是文化、習慣、風俗的較為豐富,對企業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贏得競爭帶來挑戰。


為更有效地應對挑戰,提升中國汽車品牌在海外市場的總體適應能力和競爭力,有必要構建統一的海外汽車市場共性數據庫。依托共性數據庫,可以供企業快速調用,加快中國車企全球化進程。還可以拓展深度咨詢服務,并向中國車企風險示警,幫助規避風險,也避免每個車企都需要單獨研究帶來的資源重復投入。


——AI對話企業——


豆包:長安汽車大力推進“海納百川”全球化計劃,在海外市場拓展過中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將采取哪些針對性舉措來克服?


朱華榮:長安汽車堅持無海外不長安,無基地不長安。長安汽車正深入推進“海納百川”計劃,實施“152”戰略布局,按照“研、產、供、銷、運”一體化深度布局,強化本地化運營。這讓我們取得了一定成績,出口銷量從2020年的8.2萬輛提升至2024年的53.6萬輛。我們堅持長期主義、本地主義、綠色低碳、發展共贏,實現全面“走出去”。


目前,長安汽車在全球擁有14個制造基地、34個工廠,產品銷往77個國家和地區。2025年,長安汽車將在海外做五件大事:一是東南亞羅勇工廠投產,長安全球化策略正式進入新階段;二是召開歐洲品牌發布會,正式登陸歐洲市場;三是完成哈薩克斯坦等地的KD(組裝廠)項目正式投產;四是中南美完成巴西子公司設立;五是中東非完成長安、深藍、阿維塔三品牌的導入。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昊天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