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解州關帝祖廟。圖/微信公眾號“關帝祖廟”


AI生成浪潮下,“關公”形象正在被“玩壞”?


據澎湃新聞報道,2月13日,山西解州關帝祖廟、河南洛陽關林、湖北當陽關陵、福建東山關帝廟、泉州通淮關岳廟等五大關廟聯合發出聲明,直指部分利用AI技術生成制作“關公”的圖片抹黑關公形象及IP。


聲明指出,近日,有個別自媒體利用AI技術生成制作“關公”的圖片、視頻及文案,出現了大量低俗、戲謔的內容和網絡黑話爛梗。聲明表示,對任何抹黑關公IP形象,以低俗、惡趣味等博取流量的行為零容忍,堅決抵制,絕不姑息。


近幾年,隨著AI生成技術的逐漸成熟,一些自媒體也借此找到了“新賽道”。據長江云新聞此前報道,在便捷的AI工具“加持”下,一些人便“腦洞大開”,編造出“林黛玉倒拔垂楊柳”“女兒國國王和唐僧接吻”等關于經典文化形象的離譜場面。有些還搭配上低俗圖片、黑話爛梗等內容,以惡趣味博取流量和關注。


經典人物形象并非總是高高在上、“正襟危坐”的,借助AI生成等新技術,以輕松幽默的方式展現人物個性、逸聞趣事等,讓歷史文化形象更活靈活現,本身無傷大雅,也有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大眾化傳播。但是,任何演繹都不能過了界,類似胡編亂造、顛倒黑白,用黑話爛梗和各種低俗內容歪曲經典人物形象的做法,顯然越過了底線。


以關公形象為例,其待事以忠、待人以義、處世以仁、作戰以勇的精神內核,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的一部分。過度娛樂化、低俗化,無底線地用各種黑話爛梗進行“二創”,既是對歷史原型的不尊重,也褻瀆了正向的文化內涵,消解了歷史的嚴肅性。


當這些博眼球的內容廣為流傳,還會對未成年人帶來“跑偏性”影響,使其在模仿和戲謔的過程中走向認知的迷霧。


近些年,這種抹黑形象、歪曲解讀的情況并不少見。2021年,某手游就設計了“岳飛”的Q版人物立繪,不僅將岳飛的游戲身份設為無用“閑人”,還將其設定為“肉袒牽羊”的投降者形象,引發眾多網友的怒火。


其實,不管是互聯網初期的低俗P圖惡搞,在手游中的歪曲性植入,還是如今利用AI生成技術炮制的惡意抹黑內容,本質上都是對歷史和傳統文化毫無敬畏之心。這種把歷史當成“隨意打扮的小姑娘”的行為,必須被及時叫停。


要看到,隨著技術的迭代,類似惡搞涉及的主體更多元、技術更復雜。對此,相關監管還需不斷與時俱進,加強協同治理,更有針對性地引導人工智能和算法的健康發展。就拿當下炙手可熱的AI生成技術來說,當人們隨手一點,就能批量生成各種無底線惡搞內容,低成本地在各大平臺上賺取流量,就很可能引得更多人效法炮制。


2023年,國家網信辦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就明確規定:提供者發現使用者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從事違法活動的,應當依法依約采取警示、限制功能、暫停或者終止向其提供服務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在此基礎上,有關如何劃定低俗惡搞和幽默調侃的界限,厘清AI生成工具、使用者和網絡平臺的具體責任等,還需被進一步明確。


總之,AI生成不能沒有邊界,經典形象也不能被無底線“玩壞”。拒絕各種低級趣味的惡搞內容侵蝕傳統文化的內核,也應成為每位網民的自覺。


撰稿 / 任冠青(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