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多地陸續開展無陪護病房試點。圖/IC photo
“免陪照護服務”如今有了“國家指南”,患者住院“陪護難”問題有望進一步緩解。
據央視報道,國家醫保局近日出臺護理類立項指南(試行)和優化調整護理價格政策通知,新設“免陪照護服務”價格項目,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2024年底前各省份對接落實立項指南后,試點地區免陪照護服務收費將有據可依。
為避免新項目被濫用,擠占有限的護理服務資源,這份“國家指南”明確現階段“免陪照護服務”僅適用于特級、Ⅰ級護理患者,且暫不納入醫保?;颊呖勺灾鬟x擇由醫療機構提供的“免陪照護服務”,也可選擇社會化、市場定價的護工服務。
患者住院“陪護難”,以至于“一人住院全家忙”,成了當前很多家庭面臨的共同困擾。當患者家屬沒時間陪護時,過去通常只能請護工代為陪護,花費較大不說,往往還很難獲得滿意的服務。
為了化解這道難題,近年來多地陸續開展無陪護病房試點,即由醫療機構的專業醫療護理員為患者提供生活照護服務,不再依賴患者家屬陪護,也不再需要家屬自聘護工。
目前,相關試點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也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同。但免陪照護服務如何收費等關鍵問題,仍需從全局角度來明確規則、統一標準。
事實上,相關費用由誰承擔的爭議已在一些地方出現。并且,由于收費標準不統一,醫院自行確定,收費就會有高有低,也容易導致醫患糾紛。這無疑也是就此問題出臺“國家指南”的政策初衷。
把收費問題說清楚,不僅可以避免因收費問題“扯皮”,對于壯大醫療護理員隊伍也至關重要。
假如免陪照護服務收費是一筆可收可免、可高可低的“浮動賬”,醫療護理員的報酬獲取就會充滿變數,勢必打擊其工作積極性。只有明確收費項目與標準,才能確保醫療護理員能夠按勞取酬,進而激勵更多人加入到這支隊伍當中。
但也要看到,新事物往往存在不確定風險,“免陪照護服務”也是如此。目前,這份“國家指南”為“免陪照護服務”價格項目嚴格限定范圍,以及明確暫不納入醫保等,是最初階段應該保持的謹慎。
尤其是,“無陪護”意味著家屬不在場,外部監督缺失,再加上陪護服務場所比較隱蔽,易生亂象,需要在確保陪護服務質量和預防虛假服務等方面做好制度設計。如若防范措施尚不明確,納入醫保則可能導致出現服務質量低劣和騙保等現象。
從另一個角度看,暫時不納入醫保,也意味著隨著這項改革的不斷推進,將來的“免陪照護服務”有望持續擴大范圍并納入醫保,患者可以按比例報銷免陪照護服務費用等。
此外,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住院陪護也可以被納入長期護理范疇,新設“免陪照護服務”價格項目之后,長期護理險等商業保險可考慮將這項服務納入保障范圍,從而讓相關險種得以發展壯大,并從商業保障的角度為患者減輕住院陪護負擔。
由此看來,國家醫保局出臺的這份“國家指南”,不僅讓“免陪照護服務”這項服務收費變得有據可依,也為多渠道增加民生福利拓寬了空間。
針對無陪護病房的試點與推廣,國家層面再出新招,效果值得期待。進一步疏通住院陪護堵點,把無陪護病房辦好,“一人住院全家忙”等現象,或將不再成為社會的一大困擾。
撰稿 / 羅志華(醫生)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