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134人遇難。
在大河家鎮,地震后部分房子倒塌,許多高大的民居院墻也因地基下沉出現裂縫。
震中二十多公里外,劉集鄉團結村的房子也倒塌嚴重。
村支書韓凱告訴記者,一夜間,村里3700間民房幾乎都變成了危房,其中大部分都是由村民自建。
救援隊伍是在地震發生后的兩小時趕到團結村的。他們帶來了100多頂帳篷和100多張行軍床,100多頂帳篷在19日中午被全部搭建起來,行軍床也被抬進了帳篷。
12月19日晚,平涼市消防救援支隊救援人員在大河家鎮周家村5個安置點為受災群眾搬運、搭建70頂帳篷。平涼市消防救援支隊 妥懷宇 攝
地震發生后,多支救援力量趕赴災區。蘭州市蘭州新區消防部門在震后半個小時內出動,因路途受阻,19日早上5點多才趕到受災最嚴重的大河家鎮。他們攜帶破拆工具趕來,摸排了附近300余戶人家,查看是否有遺漏的被困人員。
甘肅人民醫院的三支醫療隊在19日凌晨1點半出發,出動了骨科、腦外科、胸外科等科室的29名醫生。天亮之前,他們在大河家鎮大河村廣場搭建了野外流動醫院,有手術車、化驗室等,足夠同時收治200個患者。
12月19日,甘肅藍天救援隊在搭建帳篷。受訪者供圖
甘肅省藍天救援隊也在震后奔赴災區救援,救援中心副主任顏偉告訴記者,大河家鎮70%—80%的房屋受損,40%—50%的房屋變成危房,無法居住。
“在低溫天氣下,救援的‘黃金72小時’會縮短,受傷的人也可能面臨快速失去生命體征的風險。”顏偉介紹,積石山當地白天氣溫大約在-5℃,晚上的氣溫大約在-15℃,晝夜溫差比較大。遇到低溫時,救援人員的衣物和裝備也會增多,會增加救援難度。
20日,顏偉向記者介紹了最新的救援安排,大河家鎮的搜救任務已接近尾聲,被困群眾均轉移至安全地帶。甘肅藍天救援隊于19日搭建了160頂帳篷安置災民,接下來將負責物資發放和轉運救災物資。閱讀全文>>>
更多閱讀:
新聞多一度 | 積石山震后30小時 受災群眾住哪里?吃什么?一文梳理
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啟動,至今已走過一個月時間。這是全國首個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從6月提出先行先試,到11月按下開始鍵,數據先行區成為加速打造國家數據基礎制度綜合改革的試驗田。12月15日,國家數據局發布《“數據要素x”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征求意見稿)》,如何有效發揮出不同行業千姿百態的乘數效應?從互聯網+到“數據要素×”怎樣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多位接近國家數據局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北京作為我國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具有多方面的先天優勢,包括國家政治中心優勢、企業和人才優勢以及國際化優勢,在北京進行先行先試是最好的選擇。此外,北京作為數據先行區,可以在地方標準里吸納中央單位,使得標準在地標落地的同時,具有升級國標的潛力。閱讀全文>>>
從8年前的“互聯網+”到如今的“數據要素×”,如何看這一主體的轉變?如何理解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
為此,新京報貝殼財經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博導蔡躍洲,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本研項目執行主任翁翕,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信息系統研究所副所長王鉞,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歐陽日輝等《行動計劃》起草參與專家進行解讀。
蔡躍洲表示,從8年前的“互聯網+”到當下的“數據要素×”,反映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經由早期數字技術(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為主要內容的賦能轉型階段,進入以數據為關鍵要素并充分發揮倍增效應和乘數效應的深入發展階段。
如何理解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蔡躍洲介紹,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機制來實現。一是提高微觀層面企業生產經營效率。在微觀企業生產運行過程中,數據要素以及相應的數據處理、分析、傳輸手段,能夠提煉出數據中包含的有效信息并將其及時傳遞到生產運行相關環節,從而提高不同環節以及不同類型要素之間的協同性,進而提高生產經營效率。
“二是多場景復用帶來的宏觀價值倍增。數據要素具有非競爭性、非排他性和低成本復制等技術-經濟特征,能夠同時在多個場景中發揮上述效率提升作用,從而在宏觀層面表現為價值倍增。三是有效對接供給和需求,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另外,不同來源數據集進行融合匹配后可能產生更多有效信息,為生產經營帶來更大的價值提升。”蔡躍洲提道。閱讀全文>>>
12月19日,我國著名法學家、法學教育家,中國民商法學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江平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江平先生逝世后,我們聯系了上海交通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院長季衛東,邀請他談談江平。
2013年《出沒風波里:江平和他的時代》出版時,江平接受新京報書評周刊專訪。
季衛東在訪談中談到,江平先生豁達的人生態度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獨特的講演風格影響了一代代法律人,他敢于直言的勇氣、為弱者吶喊的擔當讓人敬佩,一生追求法治精神的堅定信念是后輩法律人的精神財富。
新京報:江平老師逝世之后,你是什么樣的感受?對法律人以及更廣大的普通人而言,你認為江平老師為我們留下了哪些精神遺產?
季衛東:在他去世前一天晚上,我得知他的狀況不是很好。后來經過搶救似乎情況有所好轉,但在最后還是(搶救沒有成功)。盡管之前多少有點預感,但得知消息后我還是非常悲痛,若有所失。
“世上已無江平”。以后這句話可能會經常出現,它的分量在于,江平老師代表的是中國法律人的良心,他為公眾尤其是弱小個體吶喊的精神,在特殊的語境中體現了法律人的職業理念、正義觀、公共善的追求。江平老師是中國非常稀缺的一種存在,接下來的問題是,他離去之后,這個空白由誰來填補?他曾經為很多人吶喊,反映了各種各樣弱勢群體的訴求,如今他在離開后,很多人在心中會留下非常大的空白,這種空虛和傷感是非常明顯的。
另外,江老師矢志不渝地堅持法治的信念。我之前談到,我對他的最初印象就是樂觀主義,他遭受那么多次挫折依然百折不撓,永遠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成為他不斷努力的精神動力。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江平先生的離去以及他堅持法治的精神,可能對法學界是一次重新召喚。他告誡我們知恥而后勇,讓我們反思,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法治,什么才是真正的現代法治精神?江老師留下來的問題是需要我們后來人去回答的。閱讀全文>>>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2024年總統競選之路上,又多了一樁法律官司。
當地時間2021年1月6日,美國華盛頓,示威者進入美國國會區域,并攻破了國會大廈。圖/IC photo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12月19日,美國科羅拉多州最高法院作出裁決,特朗普在該州不具備2024年總統選舉黨內初選資格。特朗普團隊稱將向聯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訴。
法官們寫道,他們的結論是特朗普參與了2021年1月6日國會大廈騷亂。他在幾個月里直接而明確地勸說其支持者游行至國會大廈。有充分的證據表明,特朗普采取的所有行動都是為了一個非法目的,即阻止國會認證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阻止權力的和平移交。
與科羅拉多州最高法院裁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個多月前在明尼蘇達州最高法院的裁決。當地時間11月8日,明尼蘇達州首席法官納塔莉·赫德森公布裁決,稱明年3月5日該州舉行的共和黨總統預選屬于“政黨內部選舉”,而該州沒有法律規定不具備履行公職資格的主要政黨總統競選人不能參加該黨預選。
大約一周時間后,密歇根州一名法官也做出類似裁定,稱特朗普將繼續留在該州共和黨初選選舉中,并且裁決該州最高選舉官員州務卿喬斯林·本森沒有權力將特朗普排斥在競選之外。
不同州對特朗普的裁決結果不同。
但科羅拉多州的裁決可能會影響美國其他州的判決,支持取消特朗普總統競選資格的人希望利用此案推動更廣泛的取消其競選資格的努力。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如果競爭更激烈的州做出類似的裁決,特朗普想要重新入主白宮可能會面臨嚴重的問題。閱讀全文>>>
編輯 孫琳智 設計 朱靜暉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