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楊菲菲)12月5日,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研制的《北京市中小學生閱讀能力分級標準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標準指南》)正式發布。《標準指南》旨在進一步明確各學年段學生閱讀素養發展目標,指導學校對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引導教師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狀況。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馮洪榮表示,《標準指南》在制定中落實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相關要求,并尊重學生成長規律,“不僅包括不同學生的現狀,也包括閱讀本身的規律。”同時,還要體現首都教育的特色。馮洪榮提到,標準研制中參考使用了大量數據,其中包括北京市義務教育學生學業質量監測十年數據,制定后征求了多學科專家、教研員、教師的意見。
何為閱讀能力?《標準指南》提出,閱讀能力指閱讀者在特定的情境下,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開展閱讀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復雜的心理特征。中小學生閱讀能力從低到高分為一至五個等級,自一級至五級分別對應小學低段、中段、高段,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學生閱讀能力的整體表現。閱讀能力具體表現為信息提取能力、理解把握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三項關鍵能力。
記者在《標準指南》中看到,每一級中小學生閱讀能力都有具體的描述。比如在閱讀文本方面,一級閱讀能力對應的是“能讀懂生活中常見的簡單語言材料”,二級閱讀能力對應的是“能讀懂生活、學習中大部分常用文本”,三級閱讀能力是“能讀懂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常見話題、形式的文本”,四級閱讀能力是“能讀懂不同類型、專業、形式的文本”,五級閱讀能力則為“能讀懂語言復雜、內容深奧、形式多樣的文本”。
“標準指定后,對于引導學生閱讀、引導老師在課堂中落實閱讀素養是非常有指導意義的。”馮洪榮解釋,教師更加有的放矢,可以根據每一項關鍵能力的具體要求明確教學,并按照其提供的路徑進行閱讀。
記者注意到,《標準指南》中還給出了教學建議。比如,老師們要充分認識到閱讀活動時各學科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要高度重視通過各學科課程實施提升學生閱讀素養,教師要把讀書行動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做到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結合,發展學生閱讀能力,提高閱讀素養。
在精選閱讀素材方面,教師要結合學科內容,為學生選擇適宜的閱讀素材,包括教材、讀物、網絡資源。并參考分級標準設計閱讀任務,引導學生形成訪問與檢索、整合與解釋、反思與評價的能力。
在閱讀能力評價方面,《標準指南》提出可充分利用課后作業、紙筆測試、跨學科主題學習中的相關活動,設計分級測試工具,測量學生閱讀能力水平,供教學改進。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
中小學生閱讀能力從低到高分為一至五個等級,自一級至五級分別對應小學低段、中段、高段,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學生閱讀能力的整體表現。
我要評論
熱點
-
2 美股暴跌 特朗普辯解2.8萬
-
5 中共中央批準,開除李剛黨籍2.0萬
最新
-
截至8日收盤 百余家公司宣布回購增持計劃
4分鐘前
-
今春官廳水庫迎來超13萬只候鳥“臨停”
5分鐘前
-
北京市工藝美術技師學院揭牌,師生作品展盡顯匠心
6分鐘前
-
美國關稅戰沖擊全球市場,中國“國家隊”出手為A股注入強心劑
6分鐘前
-
寵物坐高鐵,也是一種“寵”客之道 | 新京報快評
9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