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關于實施工作日高峰時段區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從4月3日起,北京機動車尾號限行措施將繼續實施一年,但純電動小客車不受尾號限行措施限制。
據了解,目前尾號限行措施仍然是政府采取的臨時措施,從2009年第一次延長執行尾號限行措施至今,已先后進行過14次延期。在近幾年疫情期間,北京市也曾多次對機動車尾號限行措施進行暫停,以保障市民的出行需求。
北京將繼續調控小客車使用需求,降低小客車使用強度
《通告》提出,為切實鞏固大氣污染治理成效,降低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持續改善首都空氣質量,市政府決定自2023年4月3日至2024年3月31日,繼續實施工作日(因法定節假日放假調休而調整為上班的星期六、星期日除外)高峰時段區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
其中,北京市行政區域內的中央國家機關,北京市各級黨政機關,中央和北京市所屬的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公務用車按車牌尾號每周停駛一天(0時至24時),范圍為北京市行政區域內道路。除上述范圍內的機動車外,北京市其他機動車實施按車牌尾號工作日高峰時段區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限行時間為7時至20時,范圍為五環路以內道路(不含五環路)。
記者梳理發現,北京市機動車尾號限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8年,最初的限行規定是按車牌尾號每周停駛一天,限行范圍為五環路以內道路,限行時間為6時至21時。此后,北京市機動車尾號限行一直是政府采取的臨時措施,自2009年全面開展以來,已連續實施近15年,其間對限行時間、限行車輛種類都進行了調整。根據市交通部門的公開數據,自尾號限行措施出臺以來,北京市機動車增速放緩,擁堵指數持續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4月發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中,再次提到了“持續優化交通結構,從方式調控交通需求”的交通治理思路。明確提出要加強擁車用車管理,持續強化機動車通行管理,到2025年,北京全市小客車保有量控制在580萬輛以內。根據規劃,在“十四五”期間,北京市工作日高峰時段區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仍將持續,并加快推動小客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調控小客車使用需求,降低小客車使用強度。
純電動小客車繼續不受尾號限行限制
《通告》中列舉了幾類不受機動車尾號限行措施限制的機動車。包括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公共電汽車、省際長途客運車輛及大型客車、京B號段號牌出租汽車(不含租賃車輛)、郵政專用車、持有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旅游客車營運證件的車輛、經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核定的單位班車和學校校車;車身噴涂統一標識并執行公務的行政執法車輛和清障專用作業車輛;環衛、園林、道路養護、應急通信保障的專項作業車輛,殯儀館的殯葬車輛;懸掛“使”字頭號牌車輛及經批準臨時入境的車輛;純電動小客車(以可充電電池作為唯一動力來源、由電動機驅動的小客車)。
外省區市進京機動車的交通管理,按照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有關規定執行。因此,同樣需要執行尾號限行的相關規定。
記者注意到,純電動小客車繼續不受尾號限行措施限制,該規定始于2015年。當年4月,北京市政府宣布從2015年4月11日至2016年4月10日,繼續實施工作日機動車尾號限行措施。但為了鼓勵市民使用純電動車,從同年6月1日起,純電動車(以可充電電池作為唯一動力來源、由電動機驅動的小客車)將不受尾號限行影響。
在近幾年疫情較為嚴重的時期,北京市也曾暫時中止過尾號限行措施。其中,2020年2月至5月,北京曾暫緩實施尾號限行措施近4個月。2022年12月22日至今年2月12日,北京也暫緩實施機動車尾號限行措施。
4月3日起限行尾號輪換,周一4、9限行
根據《通告》,要求限行的機動車車牌尾號(含臨時號牌)分為五組,定期輪換限行日。具體如下:
(一)自2023年4月3日至2023年7月2日,星期一至星期五限行機動車車牌尾號分別為:4和9、5和0、1和6、2和7、3和8(機動車車牌尾號為英文字母的按0號管理,下同);
(二)自2023年7月3日至2023年10月1日,星期一至星期五限行機動車車牌尾號分別為:3和8、4和9、5和0、1和6、2和7;
(三)自2023年10月2日至2023年12月31日,星期一至星期五限行機動車車牌尾號分別為:2和7、3和8、4和9、5和0、1和6;
(四)自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星期一至星期五限行機動車車牌尾號分別為:1和6、2和7、3和8、4和9、5和0。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