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收官,9月12日,北京市商務局發布統計數據,中秋節期間北京市糧油、蔬果、豬肉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價格平穩。市商務局重點監測的百貨、超市、專業專賣店、餐飲和電商等業態百家企業實現銷售額33.4億元,同比增長5.4%。
政企聯動推出多個中秋主題促銷活動
中秋節期間,北京各商場超市、批發市場、餐飲酒店等執行掃碼登記、環境消殺等措施,核驗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做好有序排隊和場內外客流疏導,嚴防冷鏈物流、人員聚集等風險,確保消費環境安全。新發地、順鑫石門等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強產銷對接,積極組織貨源,確保供應充足。物美、超市發等連鎖超市和京東、美團等生鮮電商企業按日常2倍以上規模加大外埠基地蔬菜直采量,豐富供應品種,加大配貨頻次,加強購物高峰補貨,滿足節日消費需求。假日期間,北京市蔬菜供應量8.6萬噸,價格總體平穩。
藍色港灣首屆藝術節現場設置的月亮雕塑。受訪者供圖
多個中秋主題活動提振消費。“MADE BY 京”新消費中秋市集匯集30余個當紅品牌亮相亮馬河畔;西城區“西單時尚節”全品類全業態促銷送禮包;經開區“暢購亦城”消費券加速人氣回暖。大興大悅春風里中秋音樂會、花鄉奧萊民樂演出、凱德MALL動漫嘉年華、薈聚露天電影、首創奧萊兒童平衡車大賽、龍湖北京大興天街運動主題活動不停歇。王府井百貨大樓、賽特奧萊、中糧祥云小鎮周年慶,數字藏品、時尚大秀、超級品牌周異彩迭出。綠地繽紛城、八達嶺奧萊和密云萬象匯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9%、8.4%、8.1%。
為期4天的以新消費為主題的“MADE BY 京”中秋市集在亮馬河畔亮相。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
“2022全球首發節·2023春夏中國國際時裝周”時尚品牌云集,三里屯太古里、北京SKP、國貿城、王府井商業街等重點商圈推出品牌上新、時裝盛典、藝術展覽等活動,借勢打造“流量密碼”。
首店引領消費風潮,香港米其林一星餐廳“添好運”王府井APM、凱德太陽宮雙店齊開,國寶級甜品L’ECLAIR DE GENIE(閃電巴黎)北京首店亮相王府中環,LEISURE(麗雪)全新形象門店落戶西單大悅城。
明城墻遺址公園中秋游園會上,小朋友正在挑選兔兒爺。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節令商品熱銷,特色消費穩中有升
中秋節期間,月餅、水果、酒類、大閘蟹禮盒商品受到青睞,銷售穩增。北京稻香村近20種口味散售月餅、10余款禮盒傳承美味,同時還推出了新款軟心月餅、京式糖醇月餅等創新產品;好利來推出哈利波特聯名款魔法主題月餅禮盒,星巴克、COSTA等咖啡品牌禮盒創意十足。石榴、葡萄、鮮棗、西梅等秋令水果“搶灘”市場,團圓美酒為節日歡聚添滋味。假日期間稻香村銷售額同比增長7.4%。
老字號“月色”菜肴成節日首選。如砂鍋居推出“花好月圓”、烤肉季“懷中抱月”等多款中秋特色菜品受到顧客青睞。曲園酒樓茶油剁椒魚頭、馬凱餐廳雙味鱖魚、烤肉宛炸烹蝦、峨嵋酒家蟹鉗菜、柳泉居蛋黃焗蟹等寓意合美、豐富餐桌。重點監測的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2%,眉州東坡、吉野家和便宜坊同比分別增長9.8%、9.7%和6.8%。
綠色節能消費券適用商品從21類增至46類,其中掃地機器人、智能手表、自行車、騎行穿戴設備等熱門商品滿足新興多樣化需求。商業企業推出專屬優惠,京東發放手機、電腦數碼、家電通用券,小米1分錢抽智能手環,蘇寧以舊換新至高補貼千余元,大中、國美攜手“真快樂”APP憑學生證、教師證享優惠。京東平臺數據顯示,平板電腦、數碼相機、智能手表類商品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9倍、2.1倍、40.4%。
多業態融合,文旅消費吸引人氣
據統計,假日期間,全市共有462場精彩演出、52場美術展覽和1083場群眾文化活動,為市民奉上中秋文化盛宴。東城區“京彩文化消費嘉年華”,120余家特色商戶推出多重快閃表演、文化體驗活動等;海淀區“品鑒民俗巧手繪夢”體驗“合香”制作;朝陽區“潮朝陽消費周”藝術展、文化主題活動傳遞魅力。世界花卉大觀園推出“北京漢服文化節”活動,歡樂谷“國潮·街頭藝術節”穿越古今。
中秋市集上,身穿漢服的模特正在推銷手工飾品。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
受疫情影響,微旅游成為熱點。據統計,本地游、京郊游成了市民度假首選。市屬公園推出35項中秋主題活動,觀月賞花猜燈謎,打造休閑新方式。平谷區環金海湖10塊露營地開門迎客,密云區送上“官方指南”,8條秋季旅游路線滿足品魚、騎行、賞景、采摘等多樣需求。露營、飛盤、騎行等潮流戶外運動成為北京休閑消費“熱引擎”,亮馬河、大運河夜游豐富供給,足不出京享金秋美景。銀聯數據顯示,文化娛樂、住宿、旅游售票類消費金額分別達7.3億元、4.2億元、1.9億元。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張磊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