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王子揚)在今年4月中國紅牛運營方華彬集團董事長嚴彬公開發聲后,10月16日,嚴彬委托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發布聲明稱,泰國天絲出現嚴重違約,已聘請專業律師團,捍衛企業權益。
自去年傳出紅牛在中國的商標權益到期后,關于紅牛能否留在華彬集團的傳言四起,華彬集團一直保持不發聲的態度。但從今年開始華彬集團便頻繁對外聲明,國慶節前夕,更是與泰國天絲互相“嗆聲”,雙方糾紛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嚴彬再度發聲,細數紅牛糾紛始末
嚴彬在聲明中表示,已與紅牛中國聘請由數家國內知名律師事務所組成的專業律師團,依據1995年11月10日的50年協議,及1995年12月21日合資合同第七章第十九條“合資公司的產品的商標是合資公司資產的一部分”的合同規定,捍衛企業聲譽、捍衛企業權益。
聲明里對紅牛商標的歷史進行了詳細回顧:1993年,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泰國天絲”)創始人許書標在海南開辦工廠,希望將紅牛飲料引入中國,因一直無法取得保健食品批準證書,始終未能啟動投產,遂擬放棄經營。
彼時,許書標與嚴彬相識。1995年,雙方商定50年合作原則,由嚴彬在深圳設立紅牛中國(紅牛維他命前身),自行解決保健食品批準證書問題;許書標在紅牛中國50年經營期限內,通過向紅牛中國銷售香精等原材料獲取利潤,并確保僅紅牛中國有權在境內生產、銷售紅牛飲料。
1995年11月,嚴彬引入國資正式設立紅牛中國,嚴彬代表籌備中的紅牛中國與泰國天絲、中國食品工業總公司、深圳中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書》,明確約定紅牛中國經營期限50年,在50年內只有紅牛中國有權在中國境內生產、銷售紅牛飲料,泰國天絲不得自行或許可他人在中國境內從事紅牛飲料的生產、銷售。
紅牛中國設立時,恰逢1995年《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頒布實施,受限于新頒布政策要求,營業期限在辦理工商登記時暫只能記載為20年。后紅牛中國于1998年遷址北京,期限仍登記為20年。2002年,前述外商投資限制已被取消,紅牛中國營業期限可直接登記為50年。
在2002年政策限制取消時,紅牛維他命未曾考慮即刻重新辦理營業期限登記手續的必要性,只待2018年公司營業期限正式屆滿時,落實延期登記手續。
糾紛發生在2012年,這一年許書標去世。紅牛維他命稱,許氏家族子女11人對其父授權、其母親筆簽署的50年協議確定的合作關系產生嚴重分歧,自此泰國天絲出現一系列嚴重違約行為。
雙方各執一詞,互相“嗆聲”
自2016年被報道稱存在商標問題后,泰國天絲與中國紅牛的糾紛在2017年首次被擺上臺面。
2017年7月11日,中國紅牛包裝生產商奧瑞金收到北京市東城區法院電話告知,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向奧瑞金及全資子公司北京奧瑞金包裝容器有限公司提起民事訴訟,事項涉及公司與中國紅牛的合作事宜。
2017年8月21日,華彬集團首度發布關于紅牛商標使用權的聲明,表示與泰國天絲的糾紛仍然存在,華彬集團將積極應訴,中國紅牛為主體的相關經營活動仍在正常進行中。
隨后,嚴彬在今年4月首次就紅牛問題公開發表聲明稱,華彬引入紅牛品牌時,在當時的輕工業部、中國食品集團等方面均有備案。“如今過20年了,有人想‘摘桃子’,心胸不夠,不想踏踏實實做實體經濟,只想做投機倒把,但這些備案拿出來,就全都明白了。”
雙方密集發布聲明在今年國慶節前后。9月29日,針對紅牛維他命注冊到期的傳聞,紅牛官網公告稱,已按照法律程序依法向相關主管部門遞交了營業期限延長申請,營業期限的延長正在辦理過程中。
隨后有媒體報道,紅牛母公司泰國天絲以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和英特生物制藥控股有限公司的名義聯合發布聲明稱,紅牛維他命經營期限業已屆滿,且各方股東從未達成過任何關于延長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經營期限的協議。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應立即清算,并停止與清算無關的一切經營行為。
9月30日,華彬集團向新京報記者發來聲明稱,泰國天絲有關清算紅牛的說法并未得到泰國紅牛股東會批準,不能單方面代表泰國紅牛的意愿。
雙方均已做準備
事實上,從2018年開始,雙方在商業版圖上的布局開始明晰。
泰國天絲曾發表聲明稱,其正評估各種方案,包括啟用新的商業模式,并將采取所有必要措施來保證紅牛繼續為中國市場服務。也不斷有消息稱,“紅牛安耐吉”將在中國市場上市。
華彬集團則繼2017年3月瓶裝“戰馬”全國上市后,紅罐戰馬也在今年3月初全國上市。“強化型戰馬”是310毫升的紅罐裝產品,相比瓶裝多將近4倍的咖啡粉含量。華彬快消品集團力推“戰馬”的態度非常明確,其總裁盧戰曾表示,“戰馬”品牌的推出將成為功能飲料行業的新生力量。
業內人士指出,雙方從國慶節前后密集發表聲明,儼然將爭端推上高潮。目前華彬集團與泰國天絲之間的訴訟也在進行中,但參考加多寶與王老吉的官司來看,訴訟時間將會拉長,畢竟這牽扯到一款營收200億元的大單品。從目前來看,雙方各有爭論點,或許和談才是最終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