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在意大利阿馬特里切,搜救人員從廢墟抬出一具遇難者遺體。由于目前許多人還困在瓦礫堆下,遇難者人數仍有可能繼續上升。新華社記者 金宇 攝


8月24日,緬甸蒲甘的一座廟宇在地震發生后被塵埃籠罩。

  地震當晚,一旅館登記70人投宿,現只找到2名遇難者遺體;報告稱震區“地質活動仍活躍”

  新華社電 據意大利民事保護部門25日最新統計,意中部地區24日地震遇難人數已升至247人。目前尚無中國公民在地震中傷亡情況報告。

  當地時間24日3時36分(北京時間24日9時36分)許,意大利中部拉齊奧大區列蒂省發生6.0級地震。大約一小時后,鄰近地區又發生5.4級地震。此外,羅馬、那不勒斯等地也記錄有地震發生。

  在震中阿馬特里切,當地“羅馬旅館”在地震中倒塌。24日在該旅館登記的投宿客人有70人,但是目前只找到2名遇難者遺體。現有700多名專業人員在震中區域參加救援。意大利各地救援組織及設備正在陸續向災區集結。

  意大利國家地球物理和火山研究所報告稱,震區“地質活動仍保持活躍”。

  與此次地震震中鄰近的拉奎拉市曾于2009年發生5.9級地震。在那次地震中,有300多人遇難,約6.5萬人無家可歸。意大利媒體稱,此次地震受災程度將比拉奎拉地震“更為嚴重”。

  目前尚無中國公民在地震中傷亡情況報告。中國駐米蘭總領館提醒領區中國公民提高安全防范意識,隨時關注地震信息,注意防范余震及滑坡等次生災害,避免前往有建筑倒塌隱患的區域,準備好應急的食品和物品。

  ■ 相關新聞

  緬甸遇強震 震源較深傷亡不嚴重

  緬甸中北部24日下午發生6.8級地震,震源較深。地方官員說至少3人死亡。初步情況顯示,死傷不嚴重。旅游勝地、古城蒲甘多座佛塔受損。

  震中所處區域人口不稠密

  緬甸氣象與水文局說,地震發生在當天下午5時4分55秒,震中位于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西南方向大約200公里處,震源深度為84.1公里。這一深度的地震屬于中源地震。一般而言,中、深源地震給地面造成的損失較小。

  路透社援引馬圭省首府馬圭市一名消防官員的話報道,仁安羌市兩名少女被一堵倒塌的墻壁壓死,勃考古鎮一家煙草加工廠坍塌,一人死亡,一人受傷。

  在緬甸最大城市仰光,一些居民逃離高層建筑;在一些住宅屋內,桌子上的水杯等被震到地上,一些佛龕也被震翻。但當地并未立即傳出人員傷亡消息。在震中東南方向大約200公里處的首都內比都,地震導致緬甸聯邦議會民族院大樓輕微受損。

  美國地質勘探局說,這次地震的破壞力很可能“相對局部化”。震中所處區域經常發生地震,但由于當地人口并不稠密,造成人員傷亡不多。

  “萬塔之城” 佛塔受損

  與稍埠鎮相距35公里的“萬塔之城”蒲甘有400多萬座佛塔,是緬甸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當地文化部門官員說,大約60座佛塔遭受不同程度損失。

  社交網站上的照片和視頻顯示,當地著名景點之一蘇拉瑪尼寺看起來損失不小。

  蒲甘市一名旅游景區警官向法新社記者證實,一些佛塔嚴重受損。一名西班牙游客在一座寺廟內等待觀看日出時,被震倒在地,受了輕傷。

  蒲甘一家豪華酒店的經理馬林達·佩雷拉告訴日本共同社記者,這是蒲甘近年來遭遇的最強烈的地震,持續了約有一分鐘。

  “我們所有的客人都冷靜地跑到酒店外的兩個疏散集合點,他們很好地應對了這次突發狀況,一點都沒有恐慌,”佩雷拉說。

  地震在緬甸較為常見。2011年3月24日,緬甸東北部靠近泰國和老撾的地區發生7.2級地震,隨后又發生7級余震,至少74人死亡。不過自2012年11月以來,緬甸還沒有發生過傷亡嚴重的地震。據新華社

  ■ 釋疑

  意大利、緬甸兩地地震有關聯嗎?

  意大利和緬甸24日接連發生6級以上地震,間隔僅為數小時,均造成人員傷亡。震中所在位置相隔甚遠、發生時間又如此接近的兩次地震究竟是否有關聯?

  據中國地震臺網自動測定,當地時間24日凌晨3時36分,意大利中部城市佩魯賈附近發生6.2級地震。緬甸氣象與水文局則報告,緬甸于當地時間24日下午5時4分發生6.8級地震,震中位于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市地震監測站西南197.9公里處。

  美國地質勘探局地球物理學家約翰·貝利尼認為,在地理上相隔如此遠的地方在同一天接連發生6級以上地震實屬罕見。但他否認這兩次地震存在關聯,認為只是“偶然”發生在同一天。每年,地球會發生百余次6級以上地震,平均每周約發生兩次。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物理專家米歇爾·斯特克勒說,6級左右的地震造成的斷層長度在50公里至100公里,一個區域的地震要引發另一個區域的地震,則兩地相距需在此范圍內,最多不超過400公里,而且強度要足夠大。例如,1992年發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7.3級地震就導致了約400公里外的內華達州發生地震。而緬甸和意大利發生地震的區域相距約8000公里,地震強度也不夠大。

  同一天發生地震的兩區域,有何共性?

  研究者認為,兩地唯一的共性就是同屬于地質構造活躍地帶,地震多發。意大利所在的亞平寧半島由于歐亞大陸板塊和非洲板塊碰撞而造成地震頻發。過去30年間,意大利發生過近10次5到6級的地震。意大利歷史上最嚴重的地震則發生在1908年12月28日,西西里島默西拿海峽發生7.5級地震并引發海嘯,造成約10萬人死亡。

  而位于歐亞地震帶上的緬甸發生地震的頻率比意大利更高。就在今年4月,緬甸西北部也同樣發生過一次6.8級地震。另外,與意大利相比,緬甸地震的震級也相對更高。貝利尼介紹說,歷史上,發生在意大利的最強地震在7級左右,而緬甸曾有過8級地震。

  緬甸比意大利震級更強,為何傷亡少?

  盡管此次緬甸地震比意大利震級更強,意大利地震卻造成了更大的人員傷亡。據意大利民事保護部門25日最新統計,意中部地區24日地震遇難人數已升至247人。緬甸地震則造成4人遇難,當地60余座佛塔受損。

  究其原因,是因為意大利地震屬于極淺層地震。美國地質勘探局數據顯示,此次地震震源深度只有約10公里,因此震動破壞威力巨大。2009年,此次震中附近的意大利中部城市拉奎拉就曾發生過一次5.9級的淺源地震,造成300多人遇難。而緬甸地震的震源深度距地表84公里,破壞力較小。

  斯特克勒還認為,由于意大利震區的建筑多數建在平頂的山地上,更易受地震影響。震區的很多建筑都是石砌的老房子,抗震能力不強。此外,地震發生時,多數居民仍在睡夢中,難以有足夠時間逃離。

  據新華社